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差利尼迦,梵语 ksirinika。意译作研枝。为一种善出乳汁之树。[本行集经卷三十二、卷四十一] p4089...(术语)七有之一。地狱之果报历然存在,故云地狱有。...(杂语)净土之行者,于信之一念,便同弥勒菩萨到阿惟越致之位也。教行信证信卷末曰:王日休云:不退转者,梵语谓之...【种子识】 乃执持诸法的种子不失不坏之识,为阿赖耶识异名之一。此识含藏万法种子,能生起一切法,故称种子识。《...指密教修行者本性具足之戒。即行者以净菩提心之体性为戒体,而无需择地造坛,亦不需经由阿阇梨等之师缘即能自然发得...(术语)谓凡夫之心流荡于六尘之境,一刹那亦不止住者。唯识论六曰:云何散乱?于诸所缘。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龙王的宫殿,在大海底下,为龙王之神力所化作。...大通智胜,梵名 Mahābhijā-jānābhibhū。又作大通众慧如来、大通慧如来。即出现于过去三千尘点劫以前,演说法华...(术语)阿赖耶识三藏之一。阿赖耶者,藏之义,以含藏一切法故也。而此藏识常恒为第七末那识所缘而被为我执,故名执...二种我见之一,如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称为法我见。...【共中不共业】 四变句之一。共中不共业者,如山河、大地的共变中,私人的田宅为个人独享,不与他人共用者,曰共中...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
这个故事是克林顿希拉里在演讲中多次提及的,她在中学读书时的一件往事。 一个春暖花开的中午,希拉里和爸爸在公园...
二,真、妄。 当你把心拉回来的时候,就要处理真妄的问题。你不是心拉回来就没有事,你的心有妄心、有真心,你如何...问: 我是一个初学佛的人,应该放下万缘念佛,但总是挂念自己的亲人。怎么能放下? 大安法师答: 万缘放下、一心念...
不论居士有多大的成就,做多大的善事,见到出家人,都应恭敬!出家人穿佛的衣服,代表的是佛的形象,是解脱的形象。...佛教传入中国,自后汉至魏晋南北朝,有关净土的经典翻译不下三十余种。净土思想,早已发生。东晋时代道安(312-385...
龙树菩萨大约出生于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天竺的婆罗门种姓。龙树天资特别聪明,在很小的时候,听婆罗门诵读《吠陀》...在自我修链的过程中,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之后,一定要做到自我消融,才算是真正的自我完成,否则很容易产...
民国蒋妙静居士,江苏常熟人,蒋炳坤的小女儿。生来聪明颖异,内心恬淡,寡言少语,喜欢安静,从不问家里的事。很小...
五相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五相】此有二种解释,一者天人的五种衰相。六趣中之天人于临终时,显现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等五种衰相。见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九。二者迷悟的之五种法相。又作五事,即所诠相、能诠相、相属相、执著相、不执著相。所诠相为法,能诠相为名,二者皆通于遍计所执、依他起、圆成实等三性。相属相为执著法与名相属著之相,是遍计所执性。执著相以所执为自性,是依他起性。不执著相则为离执著之相,是圆成实性。见《成唯识论》卷八。
上篇:五苦 | 下篇:五重唯识观 |
指藉问答以显扬教义。又作论议、讲论、法问、问答。其目的在显明真理俾使对方了解论理,其论义方式一般用因明法,即...
差利尼迦树
地狱有
便同弥勒
种子识
住无为戒
散乱
龙宫
大通智胜佛
执藏
法我见
共中不共业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推荐】学会欣赏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更多欣赏

佛法的修学,一定要靠你自己觉悟
大安法师:内心有挂念,无法一心念佛怎么办

不论居士有多大的成就,都应恭敬出家人
惟贤长老《净土教的圆融、顿悟及其影响》

龙树菩萨的故事
圣严法师《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