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为佛及转轮圣王之应化身所具足三十二相之一。又作真青眼相(梵 abhinīla-netra)。佛眼绀青,犹如青莲花,故以莲喻...(譬喻)以譬人之寿命,时时克克近于死也。涅槃经三十八曰:观是寿命,常为无量怨敌所绕。(中略)亦如朝露势不久停...为“生无色”之对称。指修习所得之定。谓身在欲界散地等之下地,而已断下地之惑,心现无色界之定心。计有:空无边处...【爱为起因】 p1203 俱舍论二十二卷十页云:爱为起因,何理为证?离爱、后有必不起故。谓有爱、离爱、二俱命终。唯...梵语 āhāre pratikūla-sajjā,巴利语 āhāre patikūla-saā。又作食不净想、不耐食想、厌食想。十想之一,四...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所以开病者,病人苦恼,施主体知;若不开者,形命难济。既非情欣,不作时限。”行宗记释云:...【阿罗汉苾刍不能习近五种处所】 p0785 瑜伽三十四卷二十六页云:阿罗汉苾刍、诸漏永尽,不能习近五种处所。一...亦名:非时浆受法、非时药四法、受非时药法 子题:果汁、渴病因缘、蜜浆、非时药体无八患得加口法、药体八患、八患...(术语)衣与法也。谓传正法之征,更授师之袈裟也。传灯录三曰:五祖弘忍,对六祖慧能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苦智】 p0841 显扬二卷十六页云:五、苦智。谓于有漏诸行之中,无常苦空离我思惟,若智若见,明了觉悟慧观察...梵语 paramārtha-sajvrti-satyau。为真谛、俗谛之并称。前者又称胜义谛、第一义谛,指真实平等之理;后者又称世俗...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
无灾无害地过这一生,平平安安,吉祥如意,这个谁都得不到。你怎么样无灾无害地过一生?得靠你的善根,你能把过去的...
年少者不可以因循!但年少的人常常容易因循。你只要成办了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对生命你能主宰,你能得大自在,...
今天我们讨论愿门《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上次我们谈到修净宗念佛法门要发愿,发愿所要参考的依据,是阿弥陀佛四十...天下父母心天下做父母的人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儿女。可是爱的方法不对,也可能害了儿女养成坏的习惯。士农工商每一个...
楞严咒被称为佛经咒中之王,虔诚称念,功效感应殊胜。就是修净土法门念阿弥陀佛,也一定要诵楞严咒。《楞严经》说:...问: 念佛同修如何做才能有效地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 大安法师答: 一般来说,现代众生听闻佛法难,听闻到佛法闻信...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所以,弄清因果问题,是学佛的...
我们刚开始在修学戒律的时候,很多人提出一个问题,说绵羊的毛为什么不能用呢?很多人提出质疑。诸位知道,绵羊的毛...
三业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三业】业为造作、行为,行为有身、语、意三行,此三种行为对未来的影响,就称为三业。一、身业,指身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若杀生、偷盗、邪淫等为身恶业;若不杀、不盗、不淫,即为身善业。二、 语业,指口所作及无作之业,有善有恶,若妄语、两舌、恶语、绮语等为口恶业;若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绮语则为口善业。三、意业,指意所起之业,有善有恶,若贪欲、嗔恚、邪见等为意恶业;若不贪、不嗔、不邪见则为意善业。此外,另有非善非恶、无感果之力的无记之身、口、意三业。见《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三。
上篇:三解脱门 | 下篇:三业假实 |
梵语 kumārabhūta。音译究摩罗浮多、鸠摩罗浮。意译童真。乃菩萨之别名。菩萨为佛位之继承者,佛为法王,故总称菩...
莲目相
屠所羊
定无色
爱为起因
食厌想
背请戒开病缘义
阿罗汉苾刍不能习近五种处所
非时药受法
衣法
苦智
真俗二谛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越是你困难的时候、越要这样去发心

不向阎君去报到,直生西方得解脱

把厌离婆娑,欣求极乐的心发起来
蔗汁灌蔗

楞严咒是每个佛弟子必诵之咒
如何能够保持精进念佛的道心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明白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