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法华经卷三化城喻品载,于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未出家时有智积等十六位王子。彼成佛...【处得】 p1019 瑜伽八十四卷十页云:言处得者:名色增长,六处圆满。 二解 如生支差别中说。 三解 品类足论一卷七...【阿罗汉住何等心般涅槃】 p0783 瑜伽八十卷十九页云:问:诸阿罗汉,住有余依涅槃界中,住何等心,于无余依般...(杂语)教文之义理,无方无定,所诠之贵,在于得悟也。是三论一家之纲要。法华游意上曰:一之与异,随时用之。贵在...何等增上离欲?谓得胜处已于下劣处生厌背性。...沙门自谦的话,义与贫道同。...(名数)两眼两耳两鼻及口大小便处之九穴也,此九穴常漏泄身内之不净,故云九漏。行事钞中之一曰:九疮九孔九入九漏...子题:初篇四戒皆重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所以约制者,然则无漏圣道,非凡所证,由未得故,冒假虚谈,自言已证;...(术语)有依本觉内熏,有不依他教,自然开悟者,是名自然悟道。依此理而成最初一佛无师之义也。...【趣入地】 p1326 瑜伽二十卷十六页云:谓若趣入自性,若趣入安立,若趣入者所有诸相,若已趣入补特伽罗,如是一切...(术语)思量事物曰意。唯识论五曰: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近日有网友给我留言说,因遭受感情波折而情绪低落,希望寻求解决的方法,为此,我特别写了《佛教的爱情观》一文以作...
佛陀开悟之后,第一件事情,回到苦行林去度了五比丘。他宣说的法门,第一件事情讲到四谛法门,把生命分成了二部分:...很多人见了面都会说:因为我们有缘,所以在一起工作;因为我们有缘,所以能够见面。如果一见面就吵架,算不算有缘?...
有一天,弹簧冲著压力大声叫道:人们喜欢的是我,又不是你!你干嘛老是来找我的麻烦? 压力淡然一笑,平静地说道:...
第一、准备干净盆,专为浴佛用。 第二、净手将佛像移至宽敞处。 第三、准备净水、干净毛巾擦洗佛像。 第四、擦洗好...2012年4月3日是本焕长老圆寂的第二天,本焕长老的衣钵传人印顺大和尚暂时放下繁重的治丧任务,抽空一小时,接受媒体...
道心是在磨练中磨练出来的,不是天生的啊!所以有人出家还没有几年,认为自己总是不进步。不进步他不知道是怪谁,他...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应用什么方便,又有次第的方法,来修学佛法,请法师开示? 衍...
十二类生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十二类生】指众生依受生的差异,而有各种分类。例如九类生,即指胎、卵、湿、化等四生,再加上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五类;而于此九类中,除去非有想非无想,再加上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等四类,则称为十二类生。
上篇:十二处 | 下篇:十八不共佛法 |
复次即善不善业处差别、事差别、因差别、异熟差别、品类差别等,皆不可思议,由即此业处差别等,无量无边难可思议故...
十六王子
处得
阿罗汉住何等心般涅槃
贵在得悟
增上离欲
乏道
九漏
大妄语戒制意
自然悟道
趣入地
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宽运法师:佛教的爱情观

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
圣严法师《运用所缘 精进奉献》

没有挣扎就没有进步

佛像供久了有灰尘该怎么办
【推荐】本焕老和尚最后的开示与4个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