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术语)微妙秘密也。涅槃经三曰: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大日经六曰:吾当一切说微密最希有诸佛之秘要。...【三藏伽陀】 玄奘大师为了说明三类境的假实,留下了一首偈子,收在《法苑义林二执章》,及《成唯识论枢要》中。偈...【五事与四真实相摄】 p0285 瑜伽七十三卷九页云:问:如是五事,四种真实,此中何事摄几真实?答:世间所成真实,...又称正根。小乘有部等将眼耳鼻舌身五根分为扶尘根与胜义根,扶尘根即指眼球、耳穴、鼻柱等可见部分,胜义根则以扶尘...(名数)声闻乘之人证四果有二种:一、次第证,又云次第断,自初果次第断修惑,次第证第四果阿罗汉也。二、超越证,...(人名)Yasas,比丘名。译曰名闻,名称。或作耶舍陀Yaśoda,耶舍那。有部毗奈耶四十曰:具寿阿难陀有弟子在婆飒婆...(术语)安稳微妙之貌。法华经方便品曰: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嘉祥之义疏曰:安详者,示大人之相。又安详者,...保存大藏经之殿堂,即经藏。乃收藏经典之府库。(参阅“经藏”5557) p5554...【信解安住心】 p0870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信解安住心、谓于闻所生智。...治心病亦二: 一、粗 谓真实修行。亦二: 一、于诸过非,并不覆藏,深怀惭愧,忏悔往罪,不敢复作。 ...谓成佛之道唯一而无二道或三道。法华经方便品(大九·七中):“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作为居士来说,五戒是最基本的戒律。此外还有八戒,是在家居士体验出家生活的戒律。关于五戒、八戒的内容,圣严法师...
我们如果这一生,单单只有这一生,如果没有未来的话,其实我们都不要做什么,为啥?好活歹活到最后都没有了,都过了...
某人曾经说过:「夏老居士不是普通人,他的会集本出来之后,很可惜印光大师已经往生,印祖没看到这个本子,我相信印...
懈者,倦之渊薮也。世之万事,若沾住一懈字,作事者纵使能成,定无深妙,常言美中不足是也。 再如上山取宝,一鼓真...一般人求师证明受皈依后,则称皈依某法师,其实所皈依者为僧伽,非为某法师。故皈依僧者,一切僧皆为我师也,不管贤...
净土法门由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中所流出,尽摄利钝诸根众生悉皆度脱。通途法门中,高妙之法则下根机众生高不...1.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 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一天,一个修行者来到佛陀面前,问自己为什么不快乐。佛陀回答: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一个人...
十二处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十二处】为蕴、处、界三科之一。指内六根加外六境,此又作十二入。处是‘托以生识’的意思,指六识是依托六根六尘而生的,亦即六根六尘是六识所生之处。十二处又称十二入者,入是‘涉入’的意思,谓根能涉尘,尘能入根,根尘互相涉入而生识,并为识之所入,故称十二入。此十二处,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合为十二处。见《百法明门论》。
上篇:十二有支还灭门 | 下篇:十二类生 |
【遍计所执自性五种】 p1125 瑜伽七十三卷十三页云:问:遍计所执自性有几种?答:略有五种。一、遍计义自性。二、...
微密
三藏伽陀
五事与四真实相摄
胜义根
二种证
耶舍
安详
经堂
信解安住心
治心病
无二亦无三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怎样做一个正信的佛教徒

这就是学佛和不学佛的不同

【推荐】《无量寿经》会集本的重要错误

懈之一字,为世间最恶毒之物
皈依者应注意的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