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昙戒。一名慧精。姓卓。南阳人。晋外兵部棘阳令潜之弟也。居贫务学游心坟典。后闻于法道讲放光经。乃借衣一听。遂深悟佛理。废俗从道。伏事安公为师。博通三藏诵经五十余万言。常日礼五百拜佛。晋临川王甚知重。后笃疾常诵弥勒佛名不辍口。弟子智生侍疾。问何不愿生安养。诫曰。吾与和上等八人同愿生兜率。和上及道愿等皆已往生。吾未得去。是故有愿耳。言毕即有光照于身。容貌更悦。遂奄尔迁化。春秋七十。仍葬安公墓右。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又称浴头行者。丛林中,隶属知浴(浴主)之下,而供其差遣唤使,处理浴室事务之职役名称。[敕修百丈清规卷四知浴条...(杂语)Nara-nari,那罗为男性,那里为女姓。言男女两性之会合,为那罗那里之娱乐。理趣释上曰:妙适者,即梵语苏...梵语 yāna。音译为衍那。有乘物、运载、运度等意。指能乘载众生,运至彼岸者;亦即指佛陀之教法。乘有大乘、小乘、...词有八种,谓八何词、八若词。...凡十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系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龙舒(安徽舒城)人王日休(?~1173)撰。系集录有关往...(物名)自祠部给度牒,故度牒曰祠部牒。释氏要览上曰:祠部牒自尚书省祠部司出,故称祠部。僧史略曰:唐会要曰:则...为唐代曹山本寂禅师(840~901)开示学人所用三种方法之一。又称随类堕。指体得六境不染当体之方法。即达到契合于一...资持记释云:“有过药,即曾犯触宿者,病故开之。或云五辛者非。”(事钞记卷三四·一一·一○)...谬于事理,称为迷;不明事理,称为惑。佛菩萨之境界无迷惑,凡人则常迷于事理,起烦恼之业。[唐译华严经卷五、法华...(460~524)梵名 Sajghavarman 或 Savghapāla。南齐译经僧。意译僧养、僧铠、众铠。扶南国人。幼而颖悟,十五岁出...(天名)位于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北方毗沙门天之上。青轨称之为成就明仙。古来谓为火聚仙。坐于外金刚部院莲华上...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在家居士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在佛灭度之后,佛宝法宝还完全依靠僧宝来传递,离开僧宝一切免谈。不知海外怎么样,大...
【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善菩提。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 如果一个念佛人,他不能通达真实的空性智...
《大方等大集经》:休息绮语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天人爱敬;二者明人随喜;三者常乐实事;四者不为明人所嫌共...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对诸比丘开示:比丘们!你们应当思惟诸法无常的道理,并且广布无常想,若...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呢?就是发利益众生的心。你受了三皈了就成为菩萨。菩萨是做什么的,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成道后,到印度各地弘法度生。花四十九年弘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根器,做了深浅不同的...
问: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是先开示吗? 净界法师答: 我们到了一个临命终的现场,首先你观察他的相貌,相...
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能作得条条是理,事事如法,就是佛法。古之祖师有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谓迷...
昙戒(晋长沙寺)《高僧传》卷五
【佛教人物传】
上篇:道立(晋长安覆舟山)《高僧传》卷五 | 下篇:竺法旷(晋于替青山)《高僧传》卷五 |
(术语)Asama,佛之德号。译曰无等。出于智度论二。...
浴头
那罗那里
乘
词
龙舒净土文
祠部牒
随堕
有过药
迷惑
僧伽婆罗
火聚仙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安法师:不能打骂破戒的出家人

不修空性智慧,就很难断除对三界的攀缘

止息花言巧语可获得十种功德

当修无常想,断尽一切贪爱执着

凡受三皈五戒者,要发菩提心
慧律法师《解脱之钥》

临终念佛与开示如何把握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