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清献公抃平居以北京(今大名路)天钵重元禅师(嗣天衣怀)为方外友。而咨决心法。暨牧青州日。闻雷有省。即说偈曰。退食公堂自凭几。不动不摇心似水。霹雳一声透顶门。惊起从前自家底。举头苍苍喜复喜。刹刹尘尘无不是。中下之人不得闻。妙用神通而已矣。已而答富郑公书。略曰。近者旋附节本传灯三卷。当已通呈。今承制宋威去余七轴上纳。抃伏思西方圣人教外别传之法。不为中下根机之所设也。上智则顿悟而入。一得永得。愚者则迷而不复千差万别。唯佛与祖以心传心。其利生接物而不得已者。遂有棒喝拳指扬眉瞬目拈椎竖拂语言文字种种方便。去圣逾远。诸方学徒忘本逐末。弃源随波滔滔皆是。斯所谓可怜悯者矣。抃不佞去年秋初在青州。因有所感既已稍知本性无欠无余。古人为安乐法门。信不诬也。比蒙太傅侍中俾求禅录。抃素出恩纪。闻之喜快不觉手舞而足蹈之也。伏惟执事富贵如是之极。道德如是之盛。福寿康宁如是之备。退休闲逸如是之高。其所未甚留意者。如来一大事因缘而已。今兹又复于真性有所悟入。抃敢为贺于门下也。清献公至是元丰二年以太子少保致政归衢州。与里民不间位貌。筑居曰高斋。有偈见意曰。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思也寻常。时人要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又志其寿莹曰。吾政已致。寿七十二。百岁之后。归此山地。彼真法身。不即不离。充药大千。普现悲智。不可得藏。不可得置。寿茔之说。如是如是。公元丰七年秋八月薨(罗湖集录)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术语)实相是从本以来佛佛传持之印玺,故谓之实相印。一切之小乘经以三法印印之,一切之大乘经以此实相印印之。法...【四种意趣】 p0431 摄论二卷十二页云:四意趣者:一、平等意趣;谓如说言,我昔曾于彼时彼分,卽名胜观正等觉者。...(术语)一宗之骨目也,止观义例曰:所用义旨,以法华为宗骨。...(异类)Kumbhāṇḍaka,即鸠槃荼。...阿毗达磨集论四云:业差别有三种: 一、顺现法受业 若业于现法中,异熟成熟。谓从慈定起已,于彼造作,若损若...媲摩,梵名 Bhīmā。位于新疆和阗(Khotan)东方之城邑。即汉书所载之捍弥城。相当于今日之克利雅市(Keriya)。据...何等相续相?谓无始时来诸行生灭相续不断故。...于牛角上荷物。比喻凡夫身心为妄想执着束缚,不得自由。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垂示(大四八·一六一下):“脱笼头,卸角...指设于座席之前可供放置双足之小台。又作踏床、踏子、承足床、脚踏、脚凳、凳子、凳子。踏床,在经、律中多有述及,...(名数)一正念往生,如阿弥陀经所说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是也。二狂乱往生,此人以一生恶业,地狱之猛火一时俱来逼苦,...(666~760)唐代禅僧。江西人,俗姓张。又号行滔。从六祖慧能出家,不离左右。慧能示寂后,纳衣守塔。据景德传灯录...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要成功任何一件事,都必须因缘具足,用现代话来讲,就是要具备充分而必要的条件,学佛这件大事更是如此。所以学佛的...
我们看这里有一段很重要,看蕅益大师的补充说明。蕅益大师在讲妄语戒时,他特别提到增上慢。 若功夫稍稍得力,不知...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在佛教里面,爱这个词有特殊的定义。唯识法...从前,舍卫城的施主们供养僧众斋食时,首先供僧,然后再布施乞丐。一次有两个小乞丐,一个是国王种姓,另一个是婆罗...
一、学佛首先要念苦 你们今天能够皈依三宝,走向学佛之路,这是一条解脱、觉悟的光明大道,是好事情。学佛首先要念...
灵岩山办学宗旨的来由 教学天台,修归净土,这是我们灵岩山寺办学的宗旨。从前,就在现在灵岩山寺素面部这个地方,...常生气有损于健康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但是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不少常生气的人,身体都很健...
为什么要学佛法?佛是觉,你要生极乐世界有生极乐世界的方法,方法就是念佛。有的不念佛,没念一声佛,只修观想。 ...
赵清献公抃《释氏稽古略》
【佛教人物传】
上篇:富郑公弼《释氏稽古略》 | 下篇:舒州白云禅师《释氏稽古略》 |
(术语)戒者,生佛不二六无碍之三昧耶戒也。定者,安住于生佛不二心之大决定心也。慧者,自觉明了六大无碍之理之智...
实相印
四种意趣
宗骨
瓮形
三业四业
摩城
相续相
角驮
踏床
四种往生
令韬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如何能躲过三灾八难

修行中出现的不思议境界,为何不能随便向外人说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恶心的果报

怎样做一个真正的佛弟子

浅谈天台宗与净土的关系
生气时应该如何消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