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牛角上荷物。比喻凡夫身心为妄想执着束缚,不得自由。碧岩录第二十一则垂示(大四八·一六一下):“脱笼头,卸角驮,太平时节。”意谓透彻自己之本源时,卸下妄想迷执之角驮,轻快而自由。 p3005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究竟清净方便善巧】 p0702 瑜伽四十五卷十三页云:云何菩萨究竟清净方便善巧?谓诸菩萨、安住菩萨到究竟地。...何等胜解行菩萨补特伽罗?谓住胜解行地中成就菩萨下中上忍。...何等戒禁取?谓于诸戒禁及戒禁所依五取蕴等,随观执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诸忍欲觉观见为体,劳而无果所依为业。...【乐俱行三摩地】 p1311 瑜伽十二卷十四页云:云何乐俱行三摩地?谓第三静虑诸三摩地。...(譬喻)无常之可怖如虎也。...(术语)唯识宗五位之第二。于十回向之终,修四寻思四如宝之愿,得暖,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之位也。为入于见道...【现观与办事差别】 p0956 大毗婆沙论四巻四页云:问:现观、办事、有何差别?有作是言:此无差别。现观卽是所办事...位于四川大足县东北约十五公里之宝顶山。山腰周壁凿出摩崖造像十三处,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有巨型雕刻三十余...蠟印印於泥土上,蠟印雖溶解,卻與泥合而成字形,比喻現在之五陰雖滅,卻生「中有」之五陰。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九...(物名)Ghaṇtā,又作犍槌,犍地,犍迟,犍椎。译曰钟,磬,打木,声鸣等。可打而作声之物之通称。大小无别。案椎...1、人横死的九种原因,即不应饭而饭、不量食、不习食、不出食、止熟、不持戒、近恶知识、入里不时、可避不避。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前面是修行的因地,我们透过无常,透过无我,观照生灭法。外调,对外境...问: 东林寺为何确立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宗祖师的著作为两大参照系? 大安法师答: 东林寺作为净土宗的...
夫称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寂,则气虚神朗。气虚则智悟其照,神朗则无幽不彻。是二者,自...
人们常说,早年丧父,中年丧妻,晚年丧子是人生三大不幸。然而,我以为,这三大不幸虽说令人哀伤,却是天命难违,不...佛在世时,领导弟子修行,弟子中有一位叫提婆达多,他是佛陀俗家的堂弟。提婆达多学佛之后,不但没有缩小自己的欲心...
在三坛大戒中,每于受戒前夕,戒场都会为戒子们安排隆重殊胜的忏摩仪式,戒子须礼佛、忏悔、发愿,以达身心清净,纳...
问: 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在生活和道德实践上,有没有差别? 大安法师答: 信佛和不信佛这两种人,在生活方式和...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尊者在一树下盘腿而坐,静坐思惟,见到一饿鬼,身体犹如燃烧的火柱...
角驮
【佛光大辞典】
上篇:角塔婆 | 下篇:言了因 |
(经名)一卷,赵宋法天译。文殊师利赞一百八名之梵颂也。...
究竟清净方便善巧
胜解行菩萨补特伽罗
戒禁取
乐俱行三摩地
无常虎
加行位
现观与办事差别
宝顶山摩崖
蠟印
犍稚
九横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这才是究竟的快乐
东林寺为何确立两大参照系

净土法门之金玉良言精要

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阿阇世王杀父篡位

受三坛大戒前,为何要有忏摩仪式

信佛和不信佛在生活道德上有没有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