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宗遣左街僧录灵阜。赍诏起汾阳无业禅师赴阙。阜至。宣诏毕稽首无业足下。白曰。主上此度恩旨不同。愿师起赴。无以他词固辟也。业笑曰。贫道何德累烦人主。汝可先行。吾即往矣。遂沐浴净发。至中夕告门人惠愔等曰。汝曹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为不了故即被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汝等当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实者。故经云。唯有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常了一切空。无一法当情。是诸佛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言讫端坐而逝。阜回奏其事。帝钦叹久之。尝有僧问。十二分教流于此土。得道果者非止一二。云何祖师西来别唱玄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只如上代高僧。并淹贯九流洞明三藏。如生肇融睿等。岂得不知佛法耶。师曰。诸佛不曾出世。亦无一法与人。但随病施方。遂有十二分教。如将蜜果换苦葫芦。淘汝诸人业根都无实事。神通变化及百千三昧门。化彼天魔外道。福智二严为破执有滞空之见。若不会道及祖师意论什么生肇融睿。如今天下解禅解道如河沙数。说佛说心有百千亿。纤尘不去未免轮回。思念不忘尽从沉坠。如斯之类尚不识业果。妄谓上流并他先德。但言触目无非佛事。举足皆是道场。原其所习。不如一个五戒十善凡夫。观其发言。嫌他二乘十地菩萨。且醍醐上味为世珍奇。遇斯等人翻成毒药。南山尚不许呼为大乘。学语之流争锋唇吻之间。鼓论不根之事。并他先德。诚实苦哉。只如野逸高人。犹解枕流漱石弃其荣禄。亦有安国理民之谋。征而不起。况我禅宗途路且别。看他古德道人得意之后。茅茨石室向折脚铛子里煮饭吃过。三十二十年名利不干怀。财宝不系念。大忘人世隐迹岩丛。君王命而不来。诸侯请而不赴。岂同时辈贪名爱利汨没世途。如短贩人。有少希求而忘大果。十地诸圣玄通佛理。岂不如一个博地凡夫。实无此理。他说法如云如雨。犹被佛呵见性如隔罗縠。只为情存圣量见在因果。未能逾越圣情过诸影迹。先贤古德硕学高人。博达古今洞明教网。盖为识学诠文水乳难辨。不明自理念静求真。嗟乎得人身者如爪甲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良可伤惜。设悟理之者有一知半解。不知是悟中之则入理之门。便谓永脱世累轻忽上流。致使心漏不尽理地不明。空到老死无成虚延岁月。且聪明不能敌生死。干惠未免轮回。共兄弟论实不论虚。只这口食身衣。尽是欺贤罔圣求得将来。他心惠眼。观之如饮脓血相似。总须偿他始得。阿那个是有道果自然感得他信施来。学般若菩萨不得自谩。如冰凌上行剑刃上走。临命终时。一毫凡圣情量不尽。纤尘思念不忘。随念受生。轻重五阴向驴胎马腹里托质。泥犁镬汤里煮炸一遍了。从前记持忆想见解智慧。都卢一时失却。依前再为蝼蚁。从头又作蚊虻。虽是善因而招恶果。且图个什么。兄弟只为贪欲成性。二十五有向脚跟下系著。无成辨之期。祖师观此土众生有大乘根性。惟传心印指示迷情。得之者即不拣凡之与圣愚之与知。且多虚不如少实。大丈夫儿如今直下休去歇去顿息万缘。越生死流迥出常格。灵光独照物累不拘。巍巍堂堂三界独步。何必身长丈六紫磨金辉项佩圆光广长舌相。以色见我是行邪道。设有眷属庄严不求自得。山河大地不碍眼光。得大总持一闻千悟。都不希求一餐之直。汝等诸人傥不如是。祖师来至此土非常。有损有益。有益者。千万人中捞漉一个半个堪为法器。有损者。如前已明。从他依三乘教法修行不妨。却得四果三贤进修之分。所以先德云。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偿宿债。师宪宗穆宗两朝。凡三诏不赴。既没赐谥大达禅师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大乘阿毗达磨集有三义】 p0246 杂集论十六卷十七页云:何故此论名为大乘阿毗达磨集?略有三义。谓等所集故,遍所...(术语)释氏辨空经。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今谓短篇文字曰小品。...(术语)十恶业之一。谓言语反覆,掉弄是非也。易林云:一簧两舌,妄言谋诀。佛教亦以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为口业...(一)为法性十二名之一。真如之妙理,必住于一切诸法中,故称法住。[大般若经卷三六○](参阅“法性”3358、“真如...谓佛菩萨应众生根机、能力之不同,随类施以适切之教化。如观世音菩萨示现三十三身、诸佛之变化身等,皆为随类应同之...又作除罪。即藉忏悔、观佛、念佛、称名、持咒等宗教行为,得以灭罪、消业障。如谓念佛能灭除八十亿劫之生死罪;忏悔...(术语)阿阐底迦之旧称。...(术语)总持之法门。总有法义咒忍四种。然密教所称者,别就第三之咒总持而言。指咒之一,而谓为总持门。总即别名也...(名数)三贤十圣加等觉妙觉之二圣者。菩萨璎珞本业经上曰:为菩萨者,(中略)必谛受学四十二贤圣名门决定多义。本...六根组合而成之身。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故事)据长阿含经三,则说佛自行乞食,到周那(即准陀)宅受最后之供养,食旃檀耳羹,食已说法,中夜命终。是小机...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往生论...有一位寡母茹苦含辛把幼小的独子抚养成人,母子身影相吊,相依为命,走过艰辛坎坷的日子。儿子长得温文儒雅,才学出...
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俾无所歉缺,故名为人。印光大师《人字发隐》 人者,任也。任什么...一、一般问题 一、没有师父指导,可不可以自己修学静坐?会不会走火入魔? 答:可以啊,没有什么不可以。现代人最流...
问: 请问法师:晚上睡着时有时候好像也在念佛,能把自己念醒,感觉跟白天念得一样,这是为什么? 大安法师答: 这...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语言虽然拙朴,意义都是依据佛经而说。如果肯依这样真修实行,就能得到无穷利益。 下面我...佛法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力:一、可思议力,二、不可思议力。如依何等因得何等果,造何等业感何等报,有何等境起何...
在《地藏经》第八品上,阎罗王、大鬼王说:地藏菩萨发这么大愿,怎么还度不完呢?为什么度完了,之后他们又回去?刚...
我们现在来反推一下。比方说你求生净土,却不发菩提心,那么你是什么心态?只有两种可能:一个追求安乐,就增上心;...
汾阳无业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尚书白居易《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龙潭崇信禅师《佛祖历代通载》 |
北魏敦煌人。生卒年不详。为北魏孝明帝时之使臣。孝明帝神龟元年(518,一说熙平元年或正光二年)十一月,奉胡太后...
大乘阿毗达磨集有三义
小品
两舌
法住
随类应同
灭罪
阿阐提
总持门
四十二贤圣
根身
周那自宅供旃檀耳羹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母亲的心

八德之孝悌
如何静坐问答录

为什么睡着时念佛好像和白天念佛一样
一函遍复讲记
太虚大师《念佛往生的原理》

练习对治自己的贪瞋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