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法秀者。梦异僧劝置袈裟五百领。施回向寺僧。既觉叹异。遂乞丐造之。然遍访所谓回向寺者。咸无得焉。一日道逢一僧。逆而问曰。托置袈裟今成未。秀曰。成矣。僧曰。吾导女入回向寺。女可裹粮载燧从吾以往。秀曰诺。翌日随之入终南山。行二日。至深绝处。所见唯云物掩苒岩洞崎岖。进遇石坛共止其上。僧命秀钻燧出火。炷香望层霄拜之。忽云开见崖半有朱门高耸刹幡飞扬。秀忻然与之攀跻而上。渐闻午梵清圆钟磬交作。须臾望见其寺。有额曰回向。其僧即趋而入。命阍者授秀馆。因具仪谒上方老宿。次见诸僧皆奇伟雍穆相劳问。明日秀出袈裟遍寺施之。老宿谢毕携秀入一空房。呼侍者取尺八。俄顷侍者持玉箫至。老宿曰。此唐天子旧居之室也。向在此好声乐。故降为人主。久当复归。秀止再宿不得留。老宿授与玉箫并袈裟。嘱曰。持归献唐天子。即遣僧送秀出寺。行未远回望而云雾四合。秀慨叹而还。诣阙表上所寄。帝览之。因取玉箫调弄。宛如夙御焉。其后燕沉香亭诏李白为辞。帝吹玉箫杨妃起舞。欢甚疑飘摇而仙去(旧唐史)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846)唐代道士。荆州人。精通铅汞之术。唐武宗召其筑望仙台,修金箓道场,帝且亲升法坛,拜受法箓。会昌三年...(经名)一卷,失译。无垢光比丘入城乞食,为淫女所咒,犯根本戒,生大苦恼。见文殊师利菩萨,菩萨将诣佛所,佛为说...(773~831)唐代归宗智常之俗家弟子。字浚之。贞元年间(785~805),在庐山五老峰下创白鹿洞,后徙少室山。元和初...无忘失念者,谓阿罗汉犹有不染污,久远所作久远所说忘失忆念,如来永无。无不定心者,谓阿罗汉敛心方定,出即不定,...【产生增上】 p1035 雑论集五卷七页云:产生增上者:谓男女根。由此增上力,得入胎故。...(一)原始佛教以来,佛教以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为构成一切万物存在之要素。其中地、水、火、风等四大为生成...亦名:无场大界内外、大界内外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问:‘今将石木为相,为取内外耶?’答:‘若圆者取中央,令...【决定受业能障阿罗汉果】 p0700 瑜伽九十卷二页云:若欲证得阿罗汉时;先所造作决定受业,由异熟果现在前故;...亦名:谏众中过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若见众中有过,不得即诃;命来屏处,一一诲示云:‘此一方住处,共大德有之...(术语)佛菩萨自实身现化身出于世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为取】 p0737 瑜伽八十九卷十一页云:问:何所为取?答:为得诸欲,及为受用,故起初取。由贪利养,及以恭...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原文】 目连复见一神,身体极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甘露。若有行人,所须饮食、资生之具,尽从指出,恣而与之。...
问: 我知道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每天走路静坐都尽量心念佛号,不过每天都还有妄想,杂念,烦恼,干扰,遇...
有的众生,杀父杀母,出佛身血,五逆十恶,做尽坏事,恶贯满盈,应堕恶道,多劫受苦。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软语安...
强求是世人的一种贪心,又复当护人心,勿使夸嫌,动用自若,息世杂善。不贪名利,将过归己,捐弃伎能,惟求往生。大...我经常问很多的念佛人──你听到佛号的时候,你生起什么想法? 你说,诶,我听到佛号都没有想法。 那你没有办法往生...
息诸缘务,有四意: 一、息治生缘务。 不作有为事业。这个自身的事业,就是维持生活的事业,士农工商,不做一些有为...
澍葊法师在清朝道光(公元18211850年)和咸丰(公元18511861年 )年间 ,在维扬(今江苏扬州)一带声名鹊起,法学远...神会在广东韶州曹溪六祖慧能处住了几年,颇受慧能的器重。为了增广见闻,不久他又北上参学。先到江西青原山参拜行思...
沙门法秀《佛祖历代通载》
【佛教人物传】
上篇:三藏金刚智《佛祖历代通载》 | 下篇:长者李通玄《佛祖历代通载》 |
全一卷。又称乳光经。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叙述佛陀因风疾,命阿难至梵志摩耶利处乞取牛乳;梵志...
赵归真
净业障经
李渤
无忘失念
产生增上
空间
摄僧无场大界内外
决定受业能障阿罗汉果
众主谏众中过
出现
所为取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贫女人以随喜心,助行施者,得报如此

如何把一句佛号不间断地念到专注

念佛是消业障的最好办法

伸出援助之手,你也会得到尊重
你听到佛号会生起什么想法

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