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玄奘。洛阳陈氏。年十一诵通维摩法华。时道基法师化行长安。师负笈西游。从受阿毗昙婆沙杂心论等。基赞之曰予游讲肆多矣。未见少年神悟若此。武德中在京师讲杂心论。以不泥文相为世所服。仆射萧瑀。奏住大庄严寺。正观二年上表游西竺。上允之。杖策西征。远逾葱岭。毒风切肌。飞沙塞路。遇溪涧悬绝。则以绳为梁。梯空而进。及登雪山。壁立千仞。人持四栈。手足更互著崖孔中。猿臂而过。张骞甘延寿所未至也。过沙河逢恶鬼异类出没前后。师一心念观音及般若心经。倏然退散。棱山冰雪春夏不解。徒侣冻死者十之四。入铁门峰壁皆铁。即突厥关塞也。所历百三十国。凡如来所化之地。泥洹坚固之林。降魔菩提之树。迦路崇高之塔。那揭留影之山。皆申礼敬。获宝像舍利贝叶七十五部。耆山方等之教。鹿苑半字之文。马鸣龙树诸所著述。十八异执之宗。五部殊途之致。收罗研究悉得其文。虽七例八转之音。三声六释之句。无不尽其微妙。既而祗罗国王。赐青象白马。以助驮载。十九年正月归长安。留守房元龄。备幢幡鼓吹释部威仪。道俗数万众。以宝辇迎师。二月至洛阳。见上于仪鸾殿(时帝行辛洛京)尉劳勤至。问西域事迹。诏撰西域记。山川风俗前史未闻。诏就弘福寺与沙门道宣灵纲等同翻译。二十年上新译菩萨藏经显扬圣教论。请上制圣教序。二十二年进瑜伽师地论。上亲览。叹曰。佛教广大。犹瞻天瞰海。莫极高深。九流典籍若汀滢方溟渤耳。世言三教齐致。此妄谈也。诏写新译经论。宣赐九道总管(时天下分为九道)展转流布。诏于京师紫微殿西。别创弘法院。延师居之。选名德七人以自从。对上论道之余。则与众随时翻译。上令翻老子为梵文以遗西竺。师曰。佛老二教其致大殊。安用佛言以通老义。且老子立义肤浅。五竺闻之适足见薄。遂止。永徽三年。表请创塔于慈恩寺。以奉藏梵本及两朝御制圣教序。上许之。仍裒七宫亡人衣财以助其费。显庆元年皇子生(中宗)神光满室。上赐号佛光王。越月表请佛光王出家。诏落发授归戒。进金字心经法衣钵具。二年帝幸洛阳。诏师陪驾。便道陈留。改葬二亲。敕供给葬具。四年以玉华宫为寺。追崇先帝。诏师居之。译大般若经。及四年成六百卷。麟德元年二月四日。告众曰。幻泡之质何得久停。令众称弥勒。愿与含识速奉慈颜。遂右胁累足。以手支颐。凝然不动。帝哭之恸。废朝五日。五诏褒恤。用佛故事。以金棺银椁葬于浐东。初卧病。明藏禅师问疾。见二长人捧白莲至前。曰师从无始损恼有情。因今小疾并得消殄。师顾大众合掌而听。得非译般若力转重罪为轻受乎。初游天竺。手摩门迳松曰。吾西求法可枝向西。吾若言归枝可东指。既往枝果西。一日忽东指。弟子曰。教主归矣。因号摩顶松。师至天竺。遇龙树宗。欲从其学。其徒令服药求长生。方可穷研宗旨。师自念。本欲求经。恐仙术不就。有负宿愿。遂学法相于戒贤传唯识宗。贤时年一百三岁。蒙文殊付托。忍死以迟奘。贤用三时教。一有。二空。三不空不有。起信论虽出马鸣。久而无传。师译唐为梵。俾流布五天。复闻要道。师之功也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书名)五卷,马鸣菩萨造,北凉昙无谶译。以偈颂赞佛一代之所行。...又作仰信。信心瞻仰之意。相当于信仰一词之梵语有 ?raddhā, prasāda, adhimukti, bhakti 等,译作信心、正信、净...即天台宗所立圆教菩萨六行位(六即)中之“观行即”。此位乃既知名字而起观行,心观明了,理慧相应之位,能成就五品...(衣服)Kāuśeya,又作憍舍耶,憍尸,高世耶。绢衣名。取野蚕茧之丝所作之衣。西域记二曰:憍奢耶者,野蚕丝也。...为印度外道所立十八大经中“八论”之一。据百论疏卷上之下载,课伽论乃阐释摄心法之论书。或谓其梵名为 Garga,然现...(术语)真如与实相,同体异名,约于假谛之妙有而曰实相,约于空谛之一如而云真如。此二不二之中道云法界。但真如有...罢讲,指经文等之讲义结束;一般教家之人参禅有省悟,即罢讲教而设斋供养僧众,称为罢讲斋。虚堂和尚语录卷一(大四...亦名:对首羯磨二品 子题:但对首法、众法对首、白告 羯磨疏·立章悬判:“就对首中,离为两相。(一、但对首)初明...(一)禅宗谓丛林僧众。如百川之流入大海,众僧会于丛林,称为海会。 (二)谓诸尊圣众之会聚。以海比喻其德高、数众,...北魏僧。俗姓张,名宾。少有才艺,与李范共投国学大儒雄安生之门。壮年时,领徒众千余,偶过赵州元氏县,觉渴,入路...(杂语)法藏六万偈也。大方便佛报恩经四曰:提婆达多,虽复随佛出家,嫉妒情深,窥望利养,虽复能多读诵六万香象经...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
第一首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第二首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法性,出世破...
我总认为,知识分子身上有一份责任,以慈悲心维护社会的责任,所以不应该把目光老放在钱上,这不会给你带来真正的前...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为比丘们开示:世间人会有三种观想,是哪三种呢?所谓欲想、瞋恚想与杀害想。比丘...
转世因缘 据《五灯会元》等禅宗史籍记载,五祖前世原是一位栽松道人,住在破头山中。 当时,四祖道信大师驻锡于破头...问: 如何救度疾病的众生? 慧律法师答: 有两种角度:第一是看中医,把身体调过来;第二念佛、持咒有时可以改变。...
整个生命的改变来自于修习止观,这个止叫五停心,四念处是观。净土宗也有止观,净土宗的止观叫作都摄六根。就是说佛...
人生的晚景是凄凉的,不管你是鳏寡孤独,还是子孙满堂,最终走到时候也是黄泉路上家亲眷属不相遇。风烛残年,拄着拐...
无诤念佛守本分 预知往生彩蝶送 宏英居士,本名吴巧英,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人,生于公元一九一四年农历腊月二十四。...
法师玄奘《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长者李通玄《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窥基《佛祖统纪》 |
以俱舍为宗之师。系对以俱舍等论为宗之师而言,非专指世亲菩萨。 p4030...
佛所行赞
信仰
观行五品位
憍奢耶
课伽论
真如实相
罢讲斋
对首羯磨二相
海会
道宠
六万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六祖坛经》慧能诗偈集

【推荐】别醒悟得太迟了

心中若存这三种念头,将会招感三恶道的苦报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前世今生
如何救度疾病的众生

什么叫作佛号安住呢

用几十年的苦难,换取永远的解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