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真如与实相,同体异名,约于假谛之妙有而曰实相,约于空谛之一如而云真如。此二不二之中道云法界。但真如有不变随缘之二义。又实相其实为三谛之总名,故真如实相通于空假中也。观佛三昧经曰:“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往生要集中本曰:“色即是空,故谓之真如实相。空即是色,故谓之相好光明。”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四见有三种:单四见、复四见、具足四见。 一、单四见 一、有。 二、无。 三、亦有亦无。 四、非...【别他那】 梁言围,亦云吠率怒天。...【三学中所有正行邪行】 p0221 瑜伽九十八卷二十二页云:又略于此诸所学中,所有邪行,应正了知;所有正行,应正了...位于江苏建康(江宁)。晋时,比丘竺法义入寂,弟子于墓所构舍宇,久之竟成佛寺。刘宋孝武帝孝建年中(454~456),...【四种得自体差别】 p0459 瑜伽五卷七页云:复次自体建立者:谓于三界中所有众生,有四种得自体差别。或有所得自体...为龙王或龙神之住处。又称龙户。据传在大海之底,龙王以神力化作宫殿,为现世佛法隐没时龙王护持财宝、经卷之所在。...一切法有真妄二者,随无明之染缘而生起之法为妄;随三学之净缘而生起之法为真。又如因缘生法总为不实,故为妄法;不...乃佛陀宣讲法华经之典故。法华经方便品之初,先赞叹如来之二智,然以诸法实相为甚深微妙,欲说又止,后由舍利弗代众...梵语毗卢遮那,华译为遍一切处,法性遍一切处,好像无涯的大海。...据翻译名义集卷六载,以观想之法,经由吾人之六种气息可治愈疾病。此六种气息即:吹、呼、嘻、呵、嘘、呬。此六气皆...誓愿差别者,谓能通达一切有情与己平等,犹如自身誓愿摄益故。...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地藏十轮经...
末句结归,言如是不可思议者,当是何物?惟自性乃尔。言性有二:兼无情分中,谓之法性;独有情分中,谓之佛性。今云...闭关,又称掩关,这个名词和风气在印度没有,中国也是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闭关可...问: 值此末法时期,善知识难遇,众生不知念佛。弟子曾发愿帮一不信宗教的人进入佛门,但并不如愿。是否应该放弃?...
我们学佛以后,有三个重点可以修学:第一个是因缘,第二个是空性,第三个就是真如,这三个重点。 我们初学佛法,每...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上首菩萨所宣说,阐述佛之因行果德,广大圆满、...问: 请问当初是何因缘促使你对经文《华严经》等一字一拜的?拜完后有何感受,有何感悟? 大安法师答: 我原来觉得...
一般我们只能看到经书上所记述的,五阴净了是何等何等的境界。实际上到了真净现前时,我们还是难以区别啊!我在云居...
学佛第一个观念,就是 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 。看众生的过错,永远污染自己,根本不可能修行。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
真如实相
【佛学大辞典】
上篇:真如法身 | 下篇:真如寂灭相 |
(图像)理趣释金刚萨埵初集会品曰:首戴五佛宝冠,熙怡微笑。左手作金刚慢印,右手抽掷本初大金刚,作勇进势。本初...
四见(二)
别他那
三学中所有正行邪行
中兴寺
四种得自体差别
龙宫
真妄
三止三请
毗卢性海
六气
誓愿差别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闭关的意义
发愿度人进佛门但并不如愿,是否应放弃

学佛以后,修行的三个重点

持诵《华严经》的感应,到底有多么不可思议
拜经后有什么感悟

虚云老和尚睡觉打呼噜,但外边的境界都瞒不过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