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九十八卷二十二页云:又略于此诸所学中,所有邪行,应正了知;所有正行,应正了知。言邪行者:谓如有一,不尊重戒,泛尔出家。虽复出家;不以净戒为其增上。如于净戒,于定于慧,应知亦尔。彼可容有犯无余罪;于彼,世尊说其于诸沙门果证,为无能者。是故当知、彼于三学。一向毁犯。言正行者有三正行。谓下、中、上。下正行者:谓如有一,尊重净戒;亦以净戒为其增上;与前相违。于定于慧,不生尊重;不为增上。此不容有犯无余罪;而容有犯小随小罪。于此如来不说其于沙门果证,为无能者。中正行者:谓于戒定,皆悉尊重;亦为增上。如尊重戒,毁犯次第,此中亦尔。是故当知乃至所有诸异生位。上正行者:谓已见谛。于三种学,皆悉尊重。此已获得沙门果证。不待思择有能无能。如是二行,开为四种。即此四种,合为二行。此二与四,平等平等。当知此中,若有定学;必有戒学。若有慧学;必有定学。有戒学者,不必定有定学慧学。若瑜伽师,尊重诸学;当知是名所作圆满。其余但名所作一分。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术语)三想之一。害人之思想也。...亦名:与欲唯除结界一法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不得受欲者,具有三义:一、结界是众同之本,理宜急制。二、自然界...(名数)善导于观无量寿经之序分义,科经之序分,立三序六缘。三序者,证信,化前,发起也。其发起序有六缘:禁父、...(杂语)公案名。意谓佛教之真理非言语文字所能诠,徒弄言端语端遂失其真也。圆悟录有曰:圆悟克勤禅师,僧问如何是...又作十法界图、佛法双六、名目双六、净土双六。借佛教之名相,依转迷开悟之理所绘制之游戏图。图样有数种。明代,有...梵语 u?īra,巴利语 usīra。又作忧尸罗草、乌施罗草、嗢尸罗草。意译为茅根香。亦称饮第篪、香菜。冷药草之一,属...(书名)一卷,明如惺集。说祈念弥勒菩萨忏悔罪障之作法。...(术语)邪性定聚也。无量寿经下曰: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名数)智度论二十六曰: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于一切众生平等而无异想也;五无不定心,行住坐...【界差别所缘】 p0866 瑜伽二十七卷一页云:云何界差别所缘?谓六界差别。一、地界,二、水界,三、火界,四、...【有诳】 p0537 瑜伽六十二卷一页云:云何有诳?谓不真实显己功德。彼实无德,而欲令他诸有智者同梵行等,了知...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八大人觉经...劝发菩提心文...
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曾写过一副对联,祸福观念非常透彻: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 若问此理是若何?...
原文: 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待客,着衣吃饭,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
有人认为有情世界不能离开禅还好懂,因为他是有情,但一切法是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五阴实法、众生假名、依报国土,...问: 一门深入和深入经藏是否矛盾,我们到底应该一门深入还是应该深入经藏?请法师开示。 大安法师答: 一门深入是...问:如何在生命的逆境中,将受伤、瞋恨的心转为感恩心,并感恩伤害我们的人? 答:感恩的意思是说,我从对方身上学...
所以我们透过死亡的无常,每一生的死亡到来都把我们生命破坏了,使令我们生命没办法相续;第二个在生死当中承受很多...很久以前,在日本有一位身份崇高的老先生,他是某地方领袖的伯父。他年纪虽已老迈,却具足崇高的智慧。有一天他觉得...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 我们把它分成三道,先讲安乐道,人乘跟天乘。 一、人乘谓以三皈、...
三学中所有正行邪行
【法相辞典】
【三学中所有正行邪行】 p0221
上篇:三界有十二种相差别 | 下篇:三无数大劫修因圆满 |
指二种不能听闻华严经之根器。据华严经疏卷三载,佛说华严经时,有二种非其根器:(一)二乘非器,指一切声闻、缘觉二...
害想
结界不得受欲
三序六缘
圆悟祸门
选佛图
优尸罗草
龙华忏法
邪聚
大乘十八不共法
界差别所缘
有诳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古人的祸福观:过分求福反得祸

随分随力,至心持念弥陀圣号

禅宗是佛法的根本
应该一门深入还是深入经藏
圣严法师《人,为何而活》

出离心之思暇满难得
平等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