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智度论二十六曰:“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于一切众生平等而无异想也;五无不定心,行住坐卧不离禅定也;六无不知已舍,佛照了一切法舍离之,而不执着也;七欲无减,欲度诸众生而心无厌足也;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智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佛以清净之胜相随智慧而行,利益一切众生也;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也。”次下之结文云:“问曰:若尔者,迦旃延尼子(小乘师)何以言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不共意止,名为十八不共法?若前说十八不共法是真义者,迦旃延尼子何以故如是说?答曰:以是故名迦旃延尼子,若释子则不作是说,释尊说者是真不共法。”又出大乘义章二十末,法界次第下之下,止观七。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喜足天】 p1164 佛地经论五卷十八页云:睹史多天、后身菩萨、于中教化,多修喜足;故名喜足。...【无想三摩钵底】 p1081 瑜伽十二卷二十页云:复次云何无想三摩钵底?谓已离遍净欲,未离上欲,求出离想作意为先,...(杂语)敲钟作响,以召集僧,或报时也。...(名数)于三十六兽各开三兽为百八,止观列记其名。...(杂名)为修道所结之会社也。僧史略下曰:梁僧佑曾撰法社,建功德邑会文。...(术语)梵语优婆夷Upāsikā,译曰信女,又曰清信女。受三归五戒具清净信心之女子也。...凡八卷。明代如惺撰。略称明高僧传。今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系集录南宋初至明神宗万历年中约五百年间高僧之事迹。分...又如是等功德略有二种,一现前发起自所作用,二安住自性。若现前发起自所作用,以出世间后所得世俗智为体。若安住自...断惑(梵 kle?ah prahīyate),断除惑障之意。华严宗就圆教之断惑情形,概分为证、位、行、实等四方面来论究之,即...(术语)诠显圆理之经也。如华严法华是也。止观一之一曰:声为佛事,称之为经。圆诠之初,目之为序。...羯磨疏·集法缘成篇:“十诵十五人:一、行覆竟人,二、本日治竟,三、六夜竟。若此三人,兼前残四,并是二篇,互不...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优婆塞戒经...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没有做和尚,说不定已经做了木匠。只要我拿起工具做日用品,就会毫无杂念,乐此不疲。做成一件...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临终时,地狱形相已现,能至心十念南谟阿弥陀佛,则变地狱形相为莲华,亦生净土。此佛慈悲...关于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我觉得包括个人与集体的问题,下面我讲三点。 一、佛教徒个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其实成功并不难,难的是在纷乱复杂、迷惑重重的世界看清自己的角色。 从前,在一个铁匠铺里,一块木头放在那里已经...
原文: 予昔在炼磨场中。时方丈谓众云:中元日当作盂兰盆斋。予以为设供也。俄而无设,唯念佛三日而已。又闻昔有院...心病的六种对治法 (一) 众生的烦恼无量无边,所以对治的方法也多得不可计数。假如把烦恼归纳为八万四千种,那么,...
我们不能真为解脱生死而修行眼前活计放不下耳,这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 修行人的通病:世人谈及生死,鲜不悚虑;往...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在手上,自己也以为在修行。一旦境界现前,作功课的清净心便不...
大乘十八不共法
【佛学大辞典】
上篇:小乘十八不共法 | 下篇:不共相 |
指不能以言语说明的特殊灵力之秘密语。乃祈愿时所唱诵之秘密章句。又作神咒、禁咒、密咒、真言。咒原作祝,系向神明...
喜足天
无想三摩钵底
打钟
百八兽
法社
清信女
大明高僧传
略二种如是等功德
四种断惑
圆诠
不足数十诵十五人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晚课(暮时课诵)

从工作中创造人生意义和喜悦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惟贤长老《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
成功就是找到本分

阿伽陀药,万病总持
心病的对治法

眼前活计放不下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