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法顺。万年杜氏。十八出家。师因圣僧道珍受学定法。凡世间聋哑。遇之者必能闻能语。至于驱园圃虫诫恶性马。德及异类所不可测。唐太宗诏问。朕苦劳热。师之神力何以蠲除。师曰。圣德御宇微恙奚忧。但颁大赦圣躬自安。上从之疾遂瘳。因锡号曰帝心。师每游历郡国劝念阿弥陀佛。著五悔文赞咏诤土。路逢神树鬼庙即焚毁之。正观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坐亡于南郊义善寺。双乌入房异香留室。塔肉身于樊川北原。有弟子谒五台。抵山麓见老人。语曰。文殊今往终南山。杜顺和上是也。弟子趋归。师已长往。至今关中以是日作文殊忌斋。师著法界观门一卷。妄尽还源观一卷。专弘华严。以授云华智俨。俨授贤首法藏。其教遂行(此中当有智俨法师传。本纪原文遗失)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比丘戒、比丘尼戒、正学戒、沙弥戒、沙弥尼戒、优婆塞戒、优婆夷戒、近住戒。...(术语)佛制十食中之后半,如果实之类可啮嚼而食之五种之食物也。...(术语)对于开经而言。谓说本经后,以此为结撮而演之经。如法华之结经为观普贤经是也。...1、布施行、持戒行、忍辱行、精进行、止观行。 2、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圣行是指菩萨修习戒定慧三...佛遗教经论八大人觉:觉即觉悟,谓此八法,乃是菩萨缘觉声闻大力量人之所觉悟,故名八大人觉。 一、少欲觉 谓...【除心缚智】 p0911 显扬十五卷二十一页云:除心缚智、谓于修道位,对治障智。...【住于佛住】 p0662 佛地经论二卷二页云:住于佛住者:显示世尊观所调化殊胜功德。谓住大悲,昼夜六时,观世间...《法华经玄义》具名《妙法莲华经玄义》,略称《法华玄义》,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说,灌顶记。这是天台宗详释《妙...(职位)禅林之称呼。曾三任副寺已下东序之职而退休者。资助前之事务者之意也。见象器笺五。...(公案)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见会元四赵州章,光明藏中,无门关。...日本神道教用语。系为避开不吉所采之代用语词,盛行于平安朝以后。主要用于伊势之“斋宫”,其使用之忌词中,与佛教...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我们每个人,思想随时变化的,当你打完佛七,得到佛菩萨加持,或者诵经诵到非常相应,但不是诵经天天都相应的。 我...朝阳升起的时候,山门外凝聚着露珠的春草里跪着一个人在说:师父,请原谅我! 他是某城的风流浪子,二十年前曾是庙...1、生活中有一种迷信是对佛的迷信, 世人凡事都想图个捷径,既想得到好处,又不想付出辛苦。什么是捷径呢?于是大家...
人生观,本是哲学名词,是指对于人生抱持的看法,以及个人对于处世的态度。可因各人所受的教育程度、文化背景、宗教...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 人生好比一幅巨大的地形图。如果说精明是起伏的丘陵,那厚道就...修念佛法门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信心,第二是愿心,第三则是精进念佛行。 一、信 修行佛教任何一种法门首先都要强...一、忘掉年龄人的生理年龄是客观的,但心理年龄则不同,它反映了人的精神状态。有人刚过花甲之年,就不断暗示自己老...
念佛之说,何自来乎?非金口所宣,明载简册,今日众生,何由而知十万亿刹之外有阿弥陀也? 念佛法门,它的一个特色...
法师法顺《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六祖慧能《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法藏《佛祖统纪》 |
【遍行因】 p1123 如障碍中说。 二解 如大毗婆沙论十八卷九页至十九卷九页广说。彼云:云何遍行因?答:前生见苦所...
八种别解脱戒
不正食
结经
五行
八觉
除心缚智
住于佛住
法华经玄义
前资
平常心是道
忌词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业障发现的公案
人世间最大的美德是宽容
不要对佛的迷信

【推荐】人生观的四个层次

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
圣严法师《修行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
忘了这些,会使你年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