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新州卢氏。采薪养母。常入市闻客诵金刚经。问曰。从谁受。曰黄梅忍大师。云读此可以见性成佛。能遂辞母至韶州。与刘志略为友。志略姑为尼。常读涅槃。师暂听即说。尼因问字。师曰。字即不识。义则任问。尼曰。字尚不识。何能达义。师曰。诸佛解脱非关文字。尼异之。号为行者。居人瞻礼请住宝林。咸亨中至黄梅。祖问何来。答曰。岭南。祖曰。欲须何事。曰唯求作佛。祖曰。岭南人无佛性。曰人有南北。佛性岂然。祖异之。谓曰。著槽厂去。乃入碓坊抱石而舂。经八月五祖俾众各述一偈。若语意冥符则传衣授法。时众七百。上座神秀。乃于廊壁书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遣有尘埃。师闻之曰。美则美矣。了则未了。至夜命童子写偈壁间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五祖知之。夜令人召师。告之曰。佛以正法眼藏展转传授。吾今授汝并以信衣。昔达磨初至。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诤端。止于汝身勿复传之。师礼足持衣而出。通夕南迈。时道明上座闻之。即率人追至大庾岭。明先至。师掷衣石上曰。此衣表信。岂当力争。明举之不动。乃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师曰。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明当下大悟。礼拜问曰。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意旨否。师曰。我今所说即非密。若反照自己密在汝边。明礼谢而回。仪凤元年至南海。遇印宗法师于法性寺。暮夜风飏刹幡。二僧对论。一云幡动。一云风动。师云非风幡动。心自动耳。印宗异之。请受禅要。因出信衣令众瞻礼。印宗即为剃发。请智光律师于本寺。临坛授满分戒。此坛是宋求那跋摩所造。尝记云。后当有肉身菩萨来此受戒。梁真谛于坛侧手植二菩提树。记云。百二十年后。有大士于此树下说无上道。师乃坐树下。大开东山法道。宛如宿契。明年归韶州宝林(即曹溪也)神龙元年诏师入见。师上表辞疾。先天二年复归新州国恩寺。既而示寂。弟子奉灵体反葬于曹溪。师化韶阳秀化洛下。南能北秀自此而分。上元元年肃宗遣使请衣钵入内供养。永泰元年。代宗梦师请衣钵还山。乃遣刘崇景顶戴而送。宪宗朝谥大鉴禅师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为祈祷】 p1176 瑜伽八十四卷十七页云:为祈祷者:显示取着吉祥爱故。...(植物)Erāvaṇa,又作伊罗,黳罗,堙罗那等。树名。花可爱,气味甚恶,其恶臭及四十里。经论中多以伊兰喻烦恼,...【于一切法得自在转】 p0750 世亲释十卷九页云:于一切法得自在转者:由得神通于一切法,自在而转。以诸如来,...为日本真言宗别格本山。位于京都右京区太秦。乃古时归化日本之秦族所住之地,在纸屋川上流,属山城国。山号蜂冈山。...梵名 Abhidharma-sajgīti-paryāya-pāda。凡二十卷。印度舍利子造,唐玄奘译。又作说一切有部集异门足论。略称集...【六根次第】 p0303 俱舍论一卷十八页云:论曰:于六根中,眼等前五,唯取现境;是故先说。意境不定。三世、无为、...(动物)Karaṇḍa,Karaṇḍaka,又云迦兰驮,迦蓝陀,羯兰铎迦,迦兰多迦,迦兰陀夷,羯兰驮迦,伽邻等。鸟名。译...【归依有三种】 p1418 瑜伽六十四卷一页云:归依有三种。谓佛、法、僧。...(杂名)五山之名。起于天竺。吾国南宋时创之。十刹亦创于吾国。五山十刹共属临济。...(譬喻)喻教经为明镜。观经疏序分义曰:经教喻之如镜,数读数寻,开发智慧。戒疏一上曰:以行观说,如人照镜,镜即...【闻甚深法无谄信受】 p1265 瑜伽四十一卷十三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若闻甚深、最甚深处;心不信解。...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菩萨在久远劫前的过去生,曾因为瞋心的缘故而堕为龙身,具有气毒、眼毒、触毒三种毒;又因为过去所修的福报业缘,身...问: 不管修哪个法门都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吗? 大安法师答: 佛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所谓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有...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染的造作(染业)两种。 善念、恶念和无善无恶的念头通通是属...问: 印祖多次提临终助念及佛化家庭的重要性,尤其强调了临终正念的问题。弟子虽明白决定往生的条件全在深信切愿,...
隆莲法师虽身居庙宇,但对如今社会上物欲横流的种种现象还是非常明了的。作为一个一生都在止恶扬善、弘扬人间净土的...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
根据经典及祖师所说,业障的聚集有以下几种原因: 1、由贪嗔痴来 菩萨念及过去世在漫长的生死流转过程中,由于以贪...大乘行人发菩提心,由于当人的根性与时节因缘的差异。遂致发心的因缘与相状错综复杂。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
六祖慧能《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五祖弘忍《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法顺《佛祖统纪》 |
指不明事理之人。金刚三昧经中载有迷子之譬喻,谓迷子手执金钱,而不知利用,彷徨困苦,无以为生,喻凡夫本具佛性而...
为祈祷
伊兰
于一切法得自在转
广隆寺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六根次第
迦兰陀
归依有三种
五山十刹
教镜
闻甚深法无谄信受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慈心龙王消伏怨害
不管修哪个法门都能到极乐世界去吗
超越善与恶的观念
临终正念是往生的决定因素吗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自招魔
一切皆是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