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瞻。晚岁克志安养。或讥其迟暮。瞻曰。十念功成犹得见佛。吾何虑焉。后因疾于兴善寺具斋别道俗。时仆射房元龄杜如晦。皆会焉。日过午整威仪。遽曰。佛来矣。二大士亦至。竦身合掌而化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二种杂染】 p0025 瑜伽九十一卷三页云:复次有二杂染。一者、外境杂染,二者、内受杂染。眼等为依,于色等境...(术语)心法四分之一。心体变为所缘之境相者。在心理学摄所谓一切之客观。...(譬喻)心体之真如,譬如海,诸识之缘动,譬如波浪。楞伽经一曰:水流处,藏识转识浪生。...(一)(431~504)南朝刘宋时代僧。扶风郡(陕西泾阳)人,俗姓马。十六岁出家,从学于荆州竹林寺之道馨。继入湘州麓...(术语)想浮于心也。观无量寿经曰: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是为普观想。安像三昧仪轨经曰:一心观想如来一切圆满之...【观相】 p1468 瑜伽十一卷二十二页云:云何观相?谓闻思修慧所思惟诸法相。 二解 瑜伽三十一卷八页云:云何观相?...【生出死殁差别】 p0479 大毗婆沙论三十九卷十三页云:如契经说:佛告苾刍:汝等有生有老有死有没有出。所以者何?...(名数)一为断绝一切善根之极恶人不成佛者。一为济度一切众生之大悲菩萨不成佛者。皆名一阐提。入楞伽经二曰:一阐...【愤发】 p1343 瑜伽八十四卷十八页云:愤发者:谓出言显发恶意乐故。 二解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若烦恼缠,能令发...(杂语)推义而立说也。谓经论无明文,而推其中所合之义。立自己之主张也。选择传弘决疑钞所谓圣净二门人师义立即其...又作三定。谓四静虑、四无色等八根本定,其性质有味、净、无漏等三种。(一)味等至(梵 āsvādana-samāpatti),即...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
原文: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为现在椿萱求福寿,为过去祖祢求超升,均无不可。 然须至诚之极,方有感应。若泛泛悠悠...佛法修行有动有静,动静皆可以修行,上班、下班也能用功,要做到完全没有杂念是不可能的事,但有了杂念可以调伏,不...
我们要了解唯识的概念是这样,唯识学它不直接从第七意识下手,它从第六意识下手。它的方法很不错,因为你挑战第七意...如果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世间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我们的」,这虽然还谈不上彻底解脱,至少可以渐渐摆脱得失的观念,...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向众多弟子开示法要。当时在座有位比丘心里想:希望如来对我有所...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门,及后经文中辩。消归自己者,明不专事相,究其归著,悉皆消...
我们平时面对外境时,常会加以分别,却从没有好好地观察自己的内心。 安住声色 不对世间起心动念 佛陀在世时,常教...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因,而由念佛功夫的浅深、断惑的程度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境界,...
明瞻《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祥《佛祖统纪》 | 下篇:道绰《佛祖统纪》 |
【五蕴】 是世间五类现象的总称。佛陀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由多种因素条件集合而成的...
二种杂染
相分
识浪
慧球
观想
观相
生出死殁差别
二种一阐提
愤发
义立
三等至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吉祥经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上班族修行受用的方法

【推荐】唯识学从第六意识下手
慧律法师:摧毁「自我意识」的空间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找小鸟当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