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崖。北周益州多宝寺发心烧五指。万人拥观。谓弟子曰。我去后好共养病患丑陋人。此皆佛菩萨权化也。坐亡之时众见宝华纷纷。师披纳执锡口唱佛号与数十僧乘空而去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位于韩国京畿道。创始年代不详。高丽辛禑王二年(1376),王师懒翁慧勤示寂于本寺,建有墓塔(石钟)。八年,花山君...【退失所得瑜伽坏】 p0913 瑜伽二十八卷七页云:退失所得瑜伽坏者:谓如有一、退失所得所触所证、若智若见若安...即宗派之圣典。宗者,宗要、宗趣之意;由佛教诸经中,特选所依之经论,定为各派之尊,称为宗典。又一宗之宗祖,乃至...【修惑】 此为修道所断惑的略称,与‘见惑’对称。又作思惑,意指修道所断之惑。即于修道时所断贪等迷事之烦恼。《...悉昙字 (hrīh)。又作纥利、缬唎。密教视此为金刚界阿弥陀佛之种子,又通观音萨埵之种子。此系由贺(ha)、啰(r...悉昙字 (ja)。为悉昙五十字门之一,亦为四十二字门之一。又作阇、社、若、搓、嵯、喏、[糸*若]、诺。瑜伽金刚顶经...恶劣的见解,即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以其烦燥扰动,恼乱身心,故名烦恼。 一、贪 贪者,...(杂语)坐禅于山林也。法华经序品偈曰:又见菩萨离诸戏笑及痴眷属,亲近智者,一心除乱,摄念山林,亿千万岁以求佛...(术语)六祖坛经曰: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三种心一境性】 p0204 瑜伽十四卷六页云:略有三种心一境性,能令证得如实智见。一、于意言中,种种差别所缘行相...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
我们学了唯识学以后,我们看到我们无穷无尽的过去,我们发觉我们过去的生命虽然消失了,但是我们过去所造的所有的业...问: 世间很多人都认为安乐死没有痛苦,只是在伦理上去讨论该不该安乐死。安乐死在佛教看来,实际上也属于杀人与自...佛经记载,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海底龙宫正入甚深禅定,他化自在天的二位魔女,因爱恋世尊,来到佛陀禅定之处,以各...
假设我们以这一念凡夫的心去观察,我们只是就着它的一部分,偏重一部分来说明。我们这一念心有可能是有,它有它的正...
我们在刚开始念佛的时候,我们在一念的散乱心当中,要把佛号的念力栽培起来,你刚开始要找一个你精神最好的时间,你...问∶ 怎样断烦恼? 慧律法师答∶ 断烦恼比较难的并不是贪着境界,而是宿世的习气。比如∶财、色、名、食、睡,地狱...
明了阿弥陀佛名号的缘起与德用后,我们宜义无返顾地持名念佛了。一句名号三岁小孩都能念,然将弥陀名号尽形寿不间断...
常常在病人的床底下,或者桌子上都会放着一小锅,或是一小盆的活泥鳅、活鲤鱼准备进补。我每次去查房,就会听见鱼儿...
僧崖《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慧命《佛祖统纪》 | 下篇:智舜《佛祖统纪》 |
(术语)得脱生死之苦也。法华经曰:得脱三界苦恼之患。遗教经曰:虽复出家犹未得脱。心地观经三曰:口称南无三世佛...
神勒寺
退失所得瑜伽坏
宗典
修惑
纥利俱
惹
恶见
烦恼(二)
摄念山林
无常迅速
三种心一境性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正确的面对业力
安乐死并不安乐
五辛为什么不能吃

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包容缺点

什么样的考验才知道临终有把握
怎样断烦恼

念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