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坐禅于山林也。法华经序品偈曰:“又见菩萨离诸戏笑及痴眷属,亲近智者,一心除乱,摄念山林,亿千万岁以求佛道。”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大乘许于一时有多佛出世,且勿论。小乘则于俱舍十二有二说:萨婆多师之义,无边之世界,唯一佛出世,无二佛...(名数)观修万法唯识之理,立五位:一、资粮位,于地前住行向之三十心,贮佛道资粮之位。二、加行位,于三十心之终...谓盗他人之牛,因不知使用方法,故不能得醍醐之味;以此譬喻仅知剽窃佛教文句者,不能获得解脱之益。[三论玄义] ...愿智者,谓依止静虑于为了所知愿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所以者何?由得愿智者为欲了知所有三世等所应知事,先...亦名:三十二相持戒所得 资持记释云:“地持,三十二相者:一、足下平如奁底。持戒不动,施心不移,安住实语,如须...梵语 aniyata-bhūmika dharma。为俱舍家所立六位心所之一。共有寻、伺、睡眠、恶作、贪、瞋、慢、疑等八种。此等心...梵语 gandha-kutī,巴利语同。音译作健陀俱知。又作香室、香殿、香台、净香房、香积殿、香库院、清净香台。系指佛...(名数)阿赖耶识,以自种子为因缘,变现根尘器界等相,此依共业不共业之所感,有共相不共相二种。共相者,谓多人同...子题:道品楼观以戒为柱、戒柱、禅定心城以戒为郭、戒郭、入善人众要佩戒印、戒印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如成实云...子题:提婆、提婆达多、调达、增上地、出佛身血 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佛在弥尼楼国,度八释子,诣瞻波国,并证...【心念住】 p0350 法蕴足论四卷十五页云:云何于此内心住循心观若具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贪忧?内心者:谓自心、若在现...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1、唐玄沙师备禅师 《景德传灯录》卷十八记载,玄沙备禅师,生于唐末五代,福建人,因阅《楞严经》发明心地,此后应...佛陀在世时有位达格罗比丘,他平时住在尸陀林,以死人的祭器为钵,穿死人之衣,吃祭祀亡人的供品。 当时城中死了一...
原文: 人生世间,寿夭穷通,皆由宿因所致。而有大善大恶者,则亦有转祸为福,转福为祸之种种不同。以故圣贤皆注意于...我们很多同修都喜欢给人讲说佛法,宣传佛法,介绍佛法。这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我们在解说的时候一定注意避免不净说...
临终的正念它是有两种正念: 第一个是圣人的正念、祖师的正念。他临终的时候真的没有烦恼,真的没有妄想,这是第一...散漫可以分为头脑的散漫,和生活的散漫。头脑的散漫就是没有组织力、没有计划,说得好听叫做随缘,说得不好听就是没...
一、新春祈福:佛号咒语 1、十法界万咒之王:南无阿弥陀佛 读音:na mo a mi tuo fo 万不可小看这简单的六个字! ...
问: 刚才您开示的时候说,拜占察忏要拜七天,一天当中是整天拜,还是只有早上或晚上分段拜忏? 梦参老和尚答: 七...
摄念山林
【佛学大辞典】
上篇:摄取光益 | 下篇:摄持 |
(杂语)须弥山之顶上由海有八万由旬。以爱师父之恩高也。...
一佛多佛
唯识修道五位
盗牛
愿智
持戒得三十二相
不定地法
香房
四变
戒之三喻
破僧违谏戒缘起
心念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因《楞严经》开悟的六位大禅师
恶口嘲笑别人的果报

积阴德以转天心
五种不净的说法

临终的两种正念
圣严法师《让生活重新上轨道》

新春祈福要念哪些经咒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