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佛驮耶舍(晋言觉明)罽宾国婆罗门种。有沙门至其家乞食。父本外道怒殴之。遂手足挛躄(音联壁手拘足跛也)巫师谓曰。坐犯贤圣。即请此沙门悔过。旬日乃瘳。因令耶舍出家。时年十三随师行旷野与虎遇。耶舍曰。虎已饱必不伤人。前行中道果见余骸。至十五诵经日至万言以分卫废业为忧(梵语分卫晋言乞食)一罗汉来代乞食。年十九诵经满数百万言。性度蕳傲不为诸人重。至三十犹为沙弥。复从舅氏学五明论世间法术(内众外道皆有五明。内五明者。一声明。二医方明。三咒术明。四工巧明。五因明。外五明者。前四并同。后一是符印明)至沙勒国待遇隆厚。既而罗什至。乃从学阿毗昙论十诵律。什随母反龟兹。师遂留止行化。符坚遣吕光伐龟兹执罗什。师闻叹曰。我与罗什未尽怀抱。今忽羁虏相见何期。后十年师东至龟兹盛弘法化。罗什在姑臧遣信要之。师恐国人止其行。取清水以药投之。咒数十言。与弟子洗足即夜便发。比旦行数百里。追之不及。问弟子何所觉耶。答曰。惟闻疾风流响。两目有泪。师又咒水洗足乃止。既达姑臧。什已入长安。闻姚主逼以妾媵(音孕送女从嫁)叹曰。罗什如好绵纩。何可使入棘林。罗什劝姚主遣使迎师。既至别立省寺于逍遥园。四事供养一无所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时罗什译出十住经。师更相征决辞理方定。师髭赤善解毗婆沙论。时人号赤髭论主。秦弘始中译出四分律(四十四卷)长阿含经(二十二卷)义熙八年来庐山入社。后辞还本国。自罽宾以虚空藏经一卷寄商客至凉州。法师佛驮跋陀罗(晋言觉贤)姓释迦。迦维罗卫国人。甘露饭王苗末也。幼亡父母。出家为沙弥。年十六博学群经深达禅律。常与僧伽达多共游罽宾。达多闭户禅坐。忽见师来云。暂往兜率致敬弥勒。言讫便隐。后益见其神变。敬心祈问方知得不还果。时姚秦沙门智严至罽宾。睹法众清净。慨然东顾曰。吾诸同辈未遇真匠。将何发悟。即咨询于众。孰能遂我祈请流化东土。佥应之曰。跋陀罗其人也。严乃要师裹粮而行。经历诸国。至交趾附舶循海。达于青州东莱。闻鸠摩罗什在长安。即往从之。秦太子泓请师于东宫。集众说法。与罗什论色空义。师曰。汝秖说得果中色空不说得因中色空。什问何谓。师曰。一微空故众微空。众微空故一微空。一微空中无众微。众微空中无一微。往复数番。罗什罔测。秦主兴供僧三千。盛修人事。而师禅静自守。忽谓弟子曰。吾见本国五舶俱发。众谓妄言。因共摈弃。乃与弟子慧严慧观四十余人俱发至庐山香谷。 舍而居(蒲昌切。诗召伯所 。注草舍)时会莲社。远公谓师被摈。过由门人。悬记五舶于律无犯。即遣弟子昙邕致书秦主。为其解摈。乃请师东林译出禅数诸经。自是江东始耽禅悦。师志在游化。西适江陵持钵分卫。果见天竺五舶至此。后还都立道场寺。先是支法领于于阗。得华严梵本三万六千偈。未经宣译。义熙十四年。吴郡内史孟顗。右卫将军褚叔度。请师为主译。与沙门法业慧义惠严慧观等为笔授。译成六十卷。有二青衣旦从池出洒扫研墨。师先后译出观佛三昧经般泥洹经修行方便论及法显所得大僧祇律凡十五部。宋元嘉六年念佛而化。塔于庐山北岭。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人名)Saṁgha-varti,译曰众现。罽宾国之僧,符秦建元十七年来关中,与道安等共译出阿毗昙毗婆沙。见高僧传一。...亦名:灭诤法、七药灭四诤 子题:言诤分三品、下品言诤以三品现前毗尼灭、三品现前、中品言诤以五品现前毗尼灭、五...【别解脱】 p0688 集异门论十七卷十一页云:云何别解脱?答:谓诸如来应正等觉,广说乃至佛薄伽梵,自知自见,...【解行相应】 指知解与修行相应。...(传说)树提伽仓库盈实,金银具足,奴婢成行,无所乏少,其富过国王。一时国王与树提伽同车诣佛所问言:世尊,树提...【毗佛略】 此云方广。妙玄云:此从所表为名,方广之理。正理为方,包富名广。...(术语)Samaayamṇḍala,四种曼陀罗之一。以塔婆,宝珠,五钴,刀剑等形,及印契,为诸尊内德之标帜者。三昧耶者...为密教不动明王变形之忿怒身。胜军,自在之意。据胜军不动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仪轨所言,此明王系大日如来之心所...禅林用语。斥骂佛祖之谓。又作杀佛戮祖。禅宗每有诃佛骂祖之语,藉骂倒佛祖,否定权威之法,为学人解缚破执,使其体...一苦谛 二集谛 三灭谛 四道谛 次超越而辩四谛者。但上来所说。诸无漏禅中。乃禅禅悉有四谛观慧。彼既明禅相。则...坐禅观想如来身,证得五神通、四无量、四无碍解,而至具足大光明之三昧。大宝积经卷八十九(大一一·五一三中):“...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1、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 2、大...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 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有一回,佛陀对弟子说:「要把自己的心照顾好,不要攀缘;心若不断攀缘,烦恼就难断;以至于轮回六道,苦不堪言!要...
戒,能降服粗重的烦恼。比如很多人有抽烟的习惯,想戒掉它,能否戒烟成功,取决于他的愿力,而非他想不想戒掉。实际...问: 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难以控制,有什么解决办法? 慧律法师答: 这个就是对空性不理解。三昧的心来自一颗训练...
毗婆尸佛偈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 尸弃佛偈 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
这句名号是要用信愿来庄严的,念佛不仅仅是持名这么简单,而是要讲信愿持名。这个方法说起来很容易,但要建立信愿的...一个寂寞的人,虽能引起他人的同情;但人之对于寂寞的境遇,总是容易引起哀伤的情绪。所以寂寞的境遇,总是不受一般...
法师佛驮耶舍《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道敬《佛祖统纪》 | 下篇:昙翼《佛祖统纪》 |
【七种如实通达智行】 p0065 瑜伽八十六卷十二页云:复次当知于所知事,有七种如实通达智行。一、已得智,二、...
僧伽跋澄
四诤治灭法
别解脱
解行相应
树提伽往昔给病道人缘
毗佛略
三昧耶曼荼罗
胜军不动
诃佛骂祖
四谛
普光三昧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悲华经
印光大师念佛法语10则
达摩大师四行观
对「攀缘」意义的误解

戒定慧的修行次第
念佛时妄想很多如何解决

七佛传法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