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道敬。琅邪王氏。祖凝之刺江州。遂从远公出家。年十七博通经论日记万言。每叹戒律终身难全。愿净六根但禀一戒。以为得度之要。远公知其坚正许之。笃志念佛蚤夜勿替。远公归寂。乃入若邪山。宋永初元年谓众曰。先师见命吾其行矣。即端坐唱佛而化。众见光明满室。弥时方灭。春秋五十二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前言善恶,本属对名,兹叙真实。宜知不着,盖对待于恶,姑有善名。究竟指归,宜双不取。 一、灭恶 无杀无盗无...闻慧、思慧、修慧。闻慧是听闻佛法能生智慧;思慧是思惟佛理能生智慧;修慧是勤修禅定能生智慧。...(杂语)由自己之宗而指称他宗也。...(术语)又谓之接生戒,饶益有情戒。三聚净戒之一。以摄一切众生而饶益之为戒法者。...瑜伽论中释缘起名,有其五释: 一、由烦恼系缚,往诸趣中,数数生起,故名缘起,是依缘所起之处释名。 二、...(经名)说苦集灭道之法。示世间出世间之因果。摄于中阿含三十四。...八识中的第七末那识和其他六识,都是依第八根本识转变而生起,所以七识称为七转识。...【智见有着与智见有碍】 p1154 瑜伽七十九卷八页云:又阿罗汉,遍于三世所知事中,不能率尔作意便解;是故智见、说...鸠摩罗什之门人中,道生、道融、僧肇、僧睿(以上并称什门四圣)、昙影、慧观、慧严、僧契、道常(恒)、道标,称为...【见我慢缠杂染】 p0643 瑜伽八十八卷九页云:若于诸行,邪分别起萨迦耶见;于他有情,以诸沙门婆罗门等,与己...(术语)于四法宝之外,别加所观之境者。法相宗称之为五种唯识,说境唯识、教唯识、理唯识、行唯识、果唯识之别。出...佛说疗痔病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
几年前,参礼九华山时在殿堂前曾看到一幅楹联: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当时琢磨了很...
【原文】 当此危险世道,宜放开心胸眼界,努力修持净业。所有吉凶祸福,悉不计虑,随缘应变。 纵大祸临头,亦当想及...
《华严》不动寂场,遍周法界,故云,体相如本无差别,无等无量悉周遍。此则如《大本》云,阿弥陀佛常在西方,而亦遍...
【原文】 复次。二十邪法。随有所发。若不别邪伪。心生爱著者。因或失心狂逸。或歌或哭。或笑或啼。或时惊狂漫走。...问: 现在弘扬《弟子规》的朋友们也经常宣扬《二十四孝》。可是我听说里面有个郭巨为了孝养母亲,却要活埋自己的亲...
一、赞法门殊胜 观经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较之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尤为直截痛快。何也?以见性难而作佛易...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愿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角度来说,真正念佛就是心念真正放在佛。这必须要放下其他一...小琴觉得这个世界太虚伪了。在别人看来,小琴很幸运,家庭环境不错,自己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当别人在为就业发愁的...
法师道敬《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昙诜《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佛驮耶舍《佛祖统纪》 |
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加以集录而成之传记。亦有杂载于高僧传、灵异记、佛教故事集者。此外尚有往生者之专集。唐即迦...
灭恶复不着善
三慧
余宗
摄众生戒
缘起得名
世间经
七转识
智见有着与智见有碍
什门十哲
见我慢缠杂染
境教理行果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若不回头,谁为你救苦救难

纵大祸临头,又有何畏惧

阿弥陀佛常在西方亦遍十方

证得鬼神邪法的表现
孝道是什么,该如何弘扬孝道

彻悟大师净土开示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