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少康。缙云周氏。母罗氏。梦游鼎湖峰有玉女以青莲华授之曰。此华吉祥当生贵子。及生青光满室作芙蕖香。七岁未语。相者奇之。母携至灵山寺。指殿佛谓之曰。汝敬佛不遽。答曰。我佛释迦谁不为敬。父母愈敬异。遂舍令出家。年十五诵通法华楞严等五部。寻往会稽嘉祥学究律部。后诣上元龙兴。听华严瑜伽诸论。唐贞元年初。洛下白马寺。见殿中文籍放光。探之乃善导和上西方化导文。师曰。若于净土有缘当更放光。言已光复闪烁。师曰。劫石可磨我愿无易。遂至长安光明寺善导和上影堂。大陈荐献。倏见遗像升空。而谓之曰。汝依吾教广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养。师闻佛音如有所证。乃南适江陵。路逢僧曰。汝欲化人当往新定(今严州是)言讫而隐。师既入郡。人无识者。乃乞钱诱小儿曰。阿弥陀佛是汝导师。念佛一声与汝一钱。儿务钱者随声念之。月余孩孺念佛觅钱者众。师乃曰。能念佛十声者与一钱。如此一年。无少长贵贱。见师者皆称阿弥陀佛。念佛之声盈满道路。十年乃于乌龙山建净土道场。筑台三级集众行道。师每升座高声唱佛。众见一佛从口而出。连唱十声则见十佛。师曰。汝见佛者决得往生。时众数千有不见者。呜呼自责愈加精进。二十一年十月三日嘱累道族。当于净土起忻乐心。于阎浮提起厌离心。汝曹此时能见光明。真我弟子。遂放异光数道而逝。郡人为建塔于台岩。汉乾祐三年。天台韶国师劝人重修其塔。后人多指师为后善导云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黑白黑白异熟业】 p1183 瑜伽九卷八页云:黑白黑白异熟业者:谓福业、有不善业为怨对故。由约未断非福业时所有福...(界名)以热铁所造之地狱也。智度论十六曰:热铁地狱,纵横百由旬,驱打驰走,足皆燋然。...【如来身常】 p0576 摄论三卷二十三页云:佛受用身及变化身,既是无常;云何经说如来身常?此二所依法身常故。...禅林中,师家接引学人时,一再亲切叮咛之禅风。老婆禅一语,或有轻蔑之意,以师家当依学人根性,善巧接化;若一味说...(术语)梵语与正遍觉同。一译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也。智度论二曰:云何名三藐三佛陀,三藐名正,三名遍,佛名知...梵名 Dharmamati。意译作法意。南齐僧。天竺人,生卒年不详。南齐武帝永明年中(483~493),与僧祐之师法献,于瓦...梵语 kārsāpana,巴利语 kahāpana。又作羯利沙钵拏、罽利沙盘、迦栗沙钵拏、迦利沙波拏。为古印度之货币名。其价...(杂语)译曰儿衣。涅槃经九曰:女人产者,阇楼未出,若服此药,阇楼即出,亦令婴儿安乐无患。同疏曰:阇楼,此言儿...(1634~?)明末清初临济宗僧。潼川(四川)人,俗姓韩。号赤松。六岁时遇乱入黔,十五岁时,厌俗世,入南望山斋戒...【阿练若处】 p0776〕 去村五百弓名阿练若处。如色之分齐中说。...(名物)因十六执金刚,或十六大天等,而建十六旒之幡也。...佛说疗痔病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
知老居士,为己躬下一着,决志甚急。此念生死事大,当急时也。但参究工夫,一向都说,提公案话头,若大慧禅师极力主...问: 居士林昼夜精进念佛,我们一般参加的同修都会感到胃部难受、胀风,有的同修还呕吐,怎么解决这些毛病?请开示...问: 请教师父,如果是在殿堂里面念佛的时候,有闻到花香或是有看到菩萨,像这种情形的时候,你的心态不是要炫耀,...
自在是思惟修得来的,思惟修就是观,你这样做就是观自在,他这样做就是观自在;不观,你是自在不了的,不观不自在。...在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地处热带,所以一般人都以为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期,僧尼们是不曾穿用鞋子的。其实不然,据禅林象器...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享有极高威望。然而,孔子并没有因国人的极力推崇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谦虚谨慎。孔子说:三人...
大梅法常禅师参马祖时,听到马祖说即心是佛,就领会这一道理,知道原来自己的心就是佛。当时马祖在江西,法常就跑到...
法师少康《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国师法照《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延寿《佛祖统纪》 |
又作羯磨得。谓比丘、比丘尼受具足戒之时,必须依止三师七证而行羯磨之法,方可得戒。对此,善来得、自誓得、定共得...
黑白黑白异熟业
热铁地狱
如来身常
老婆禅
正遍智
达摩摩提
迦利沙钵那
阇楼
道领
阿练若处
十六旒幡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百千方便,惟有放下一着最省力
精进念佛时身体会出现病苦,该怎么解决
念佛有瑞相可以跟大家分享吗

你要常常这样想,我相就没有了
僧鞋的来由

尽管地藏菩萨威神大,但很多人无缘
孔子拜师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