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明哲。四明之鄞邑周氏。自号则庵。得梦吞宝珠而生。十八具戒。即游学诸方。依能仁法照受教观。一时会中同名者有十哲之称。而师最显著。复遍参禅林。见天童宏智育王大慧国清愚谷。无不期以大器。尝曰。丛林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吾宗介尔有心三千具足也。宏智闻之曰。观子妙解宜归弘教。初主昌国超果。迁觉海隐学永明。笃志讲训无虚日。学者不敢以假告。郡帅范成大。请主南湖。一时听徒。皆四方英秀。来者唯恐其后。咸相谓曰。登龙门者正在今日。师日诵小般若经。稍涉人语便即重诵。谓不当以凡言杂圣典也(六月十六忌)。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恶取空】 p1158 瑜伽七十五卷九页云:复次于大乘中,或有一类、恶取空故;作如是言:由世俗故,一切皆有。由胜义...(譬喻)发空空之声之鸟也。以譬不知真空妙理而滥言空。止观八上曰:诸位全无,谬谓即是,犹如鼠唧,若言空空,如空...【器世间成坏因缘】 p1385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四卷二页云:问:何故一切世界,不俱坏俱成?答:以诸有情,业不等故...梵名 Satyasiddhi-?āstra。凡十六卷,或二十卷。又作诚实论。诃梨跋摩(梵 Harivarman)着,鸠摩罗什于姚秦弘始十...亦名:牦牛爱尾 子题:牦牛 含注戒本·流通分:“当护持此戒,如牦牛爱尾。”(含注戒本卷下·二三·八) 戒本疏·...(杂语)南泉沩山之宗匠,皆言老僧百年后,成了一头水牯牛。牯牛为牝牛,可以生犊。然则今之诸禅师是犊牛之前身而已...即菩萨之观法。相对言之,小乘之观法,则称拙度。度,即度越生死之一切行法。 p1897...梵天宫所行之治罚方法。即别立一坛,若有犯法者,令入此坛,诸梵不得与之往来交语。[维摩经略疏卷一](参阅“梵坛...(杂名)寺之尊称。寺者生福之园庭也。...【烦恼生起三因】 p1194 俱舍论二十卷十三页云:诸烦恼起,起由几因缘?颂曰:由未断随眠、及随应境现,非理作意起...(名数)比丘之四波罗夷罪Pārajikā也。十轮经三曰:出家受具足戒,于四根本性罪中精勤守护。...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
事钞云:凡入寺之行,与俗人作入道之缘。建立寺者,开净土之因。供养僧者,为出离之轶也。 我们为什么要到寺院呢?...生命本需要凝视与倾听,凝视朝来暮去,看兴亡多少事;倾听物语人声,思聚散岂无凭! 生命本需要宁静与淡泊,宁静时...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人有这个想法了。淼镇上有户人家,家境富裕,一直想要个儿子,...
一般社会上讲精神战胜物质,佛教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肉体我们可以战胜它的。用什么战胜?用佛教授我...
佛号光明不可思议,功德亦不可思议。通过念佛真的能治疗一些有精神障碍的人,在东林寺就有这样的案例。 一位居士来...某地有两个朋友离家外出,他们打算出外找些事情做,积攒些钱财,以便养家糊口。有一天,他们在半路上发现了一片繁茂...
【修供养者。忆念一切佛法僧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 修完了供养,你要静思。这是你在拜忏进了忏堂的时候,供养...
当我们产生烦恼的时候,就有了此岸和彼岸;当我们当下承当,解脱、清凉、自在的时候,就无所谓此岸和彼岸。此岸和彼...
法师明哲《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法师简言《佛祖统纪》 | 下篇:法师宗肇《佛祖统纪》 |
【鸯寠利魔罗】 西域记云:唐言指鬘,旧曰央掘摩罗,讹也。杀人取指,冠首为鬘。鸯崛摩鬘经云:师教杀人,限至...
恶取空
空鸟
器世间成坏因缘
成实论
当护持此戒如牦牛爱尾
犊牛前身
巧度
梵天法
福庭
烦恼生起三因
四根本性罪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为什么要到寺院呢?有这三个原因
匆忙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

多生欢喜,莫生烦恼

一位疯婆婆念佛痊愈的故事
背麻的人

修供养者,应忆念三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