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1198~1262)宋代临济宗僧。四川蓬州(蓬安)人,俗姓罗。号西岩。从玉掌山安国寺僧祖灯出家,十九岁剃发,于成都...(职位)善解戒律者之称。涅槃经三曰: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能解一字。行事钞资持记下三之四曰:一...梵语 a-lābha。又作非获。非得之一。即未得法上之非得,又称初念之非得。顺正理论卷十二谓非得有先未曾得、曾得已...(人名)Bhadraśri,又作跋捺罗室利,贤首菩萨之梵名。华严探玄记四曰:跋陀罗,此云贤。室利,此云吉祥,或云德,...(譬喻)一、寻牛序,二、见迹序,三、见牛序,四、得牛序,五、牧牛序,六、骑牛归家序。七、忘牛存人序,八、人牛...即加持于饮食之印契,乃施饿鬼等所用之法。据不空所译施诸饿鬼饮食及水仪轨载,以此印加持,口诵七遍“无量威德自在...冰揭罗,梵名 Pivgala。乃鬼子母神诃哩底母(梵 Hārītī)之爱子。又作冰迦罗天、冰誐罗天、冰羯罗天、冰檗啰天、...(譬喻)恶觉譬如风,定譬如壁,壁定坚固,则觉风不能入也。止观五曰:止是壁定,八风恶觉,所不能入。同辅行曰:壁...(术语)佛之正知见也。梵网经上曰:转一切见入佛见,佛见入一切见。...三藏法数云: 一、身无失 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恶作者,依乐作不乐作应作不应作,是愚癡分心追悔为体,或善或不善或无记,或时或非时,或应尔或不应尔。能障心住为...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晚课蒙山施食仪...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
有一回,佛陀来到全是婆罗门种的一个国城。城主听说佛的摄受力很大,受教化的人很多,内心十分惶恐,害怕婆罗门的教...
首先要粗衣淡饭,知足常乐。不重金银名誉,因而无争能静。以清淡无争的生活去降低自己的欲望、贪念、妄想。心要长存...
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
从初次接触佛法,到一步步走上出家的路,从高高在上的自傲和两指不沾阳春水的清闲到谦逊和亲力亲为的刚强,从小资的...
女人要学做聪明的女人,懂得男人的进退,也懂得给自己储备后退的路,把握男人不是只抓住他的胃就可以了,更重的是要...天下父母心天下做父母的人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儿女。可是爱的方法不对,也可能害了儿女养成坏的习惯。士农工商每一个...
《大方等大集经》:休息杀生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一者于诸众生得无所畏;二者于诸众生得大慈心;三者断恶习气;四...因果问题,属于佛教的基础理论,也是佛法的核心。不明白因果,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所以,弄清因果问题,是学佛的...
鸯寠利魔罗
【翻译名义集】
【鸯寠利魔罗】西域记云:唐言指鬘,旧曰央掘摩罗,讹也。杀人取指,冠首为鬘。鸯崛摩鬘经云:师教杀人,限至于百,各贯一指,以鬘其头。又翻一切世间现。
上篇:魔罗 | 下篇:魔登伽 |
【八识六义】 慈恩大师窥基,在《百法明门论解》一书中,解释此含摄八识的心法,有曰:‘心法者,总有六义:’这六...
了慧
律师
不获
跋陀罗室利
十牛图
加持饮食印
冰揭罗天
壁定
佛见
十八不共法
恶作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一念虔诚 因小果大

骂我们的人,才是真正的善知识

出家人的锡杖具有哪些含义

从公子哥到吃苦的小和尚丨佛慧法师的出家经历

六种败夫的女人
蔗汁灌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