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敬韶。会稽上虞颜氏。初于白马寺。弘化十年。智者居瓦官。躬诣求学深入定慧。陈至德元年十月禅师敬韶。会稽上虞颜氏。初于白马寺。弘化十年。智者居瓦官。躬诣求学深入定慧。陈至德元年十月。卒于钟山开善寺 。卒于钟山开善寺 。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七种行令心得定】 p0064 瑜伽十四卷二十一页云:又三因缘七种行故;令修行者,心得内定,心正一缘。谓趣--入...(术语)烦恼之习气也。垢者烦恼之秽,习者习性也。无量寿经上曰:尘劳垢习,自然不起。...(菩萨)具曰药师琉璃光如来。又有大医王佛,医王善逝等称。梵名鞞杀社窭噜Bhaiṣajyaguruvaiḍūryaprabhāsa,为...唐代译经僧。西域人。精通瑜伽法门及咒术。开成年间(836~840)来唐,进奉梵夹,欲翻传经典,未果。后得悟达国师知...(术语)呈于外而无所隐也。涅槃经五曰:如秋满月处空显露,清净无翳,人皆睹见。如来之言亦复如是,开发显露,清净...【随眠转相有十八种】 p1371 瑜伽五十九卷一页云:复次随眠转相,略有十八。一、随逐自境随眠,二、随逐他境随眠,...【四不定三界分别】 p0459 成唯识论七卷四页云:恶作,睡眠,唯欲界有。寻、伺、在欲及初静虑。余界地法,皆妙静故...(人名)又名独角仙人。过去久远之昔,于波罗奈山中由鹿腹而生,头有一角,形如人,故以为名。及长修禅定。而得通力...【趣苦灭道圣谛】 p1327 卽道圣谛法蕴足论五卷十二页云:云何趣苦灭道圣谛?谓若道,若圣行,于过去未来现在苦,能...(术语)十使中身、边、邪、取、戒之五惑曰五利使。贫、瞋、痴、慢、疑之五惑曰五钝使。使者烦恼之异名,迷于理之惑...可作为佛教特征之三种法门。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三项根本佛法。此三项义理可用以印证各种说法之是否正...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5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昂贵的包装纸剪坏了,是那种很少见的金色。当看到女儿用这卷包...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行菩萨道,由于宿世余业的因缘,曾经是兔王,虽然受此果报,但因为累世行菩萨道的功德与...我们若不透过佛法来认识生命,那么,生命的事实,只是无可奈何的一种现象,永远在生死中流转,周而复始。曾有人问我...
推行健康食物的学者们,在好几年以前,就提出了一句格言,即吃对了食物,你就可能减少得到癌症的危险。国际科学学会...整个大乘佛法的止观修学,有二个重点:第一个云何应住,第二个云何降伏其心。 你的生命怎么安住?这是根本问题,就...问: 请问师父,师父说忏悔业障要拜八十八佛,不过我们如果每天以拜佛的方式,有没有起到忏悔的同等作用?谢谢! 净...问: 我是个脸皮薄的人,社交圈子很小,不敢当众讲话,害怕出丑,内心非常苦闷,要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烦恼? 弘恩法师...
读诵大乘经典,这是我们净业三福的一个重要的科目。正因为我们通过读诵大乘经典,才能建立正知正见。读诵的过程当中...
禅师敬韶《佛祖统纪》
【佛教人物传】
上篇:禅师法论《佛祖统纪》 | 下篇:禅师僧珍《佛祖统纪》 |
【八识缘境广狭】 唯识宗所立的八识,其缘境有广有狭。即:一、眼识缘唯实唯量境,谓眼见色时,即有识生,能缘青、...
七种行令心得定
垢习
药师
满月
显露
随眠转相有十八种
四不定三界分别
一角仙人
趣苦灭道圣谛
钝使
三法印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女儿的礼盒

兔王舍身供养梵志
圣严法师《生命的主人》

吃对食物就能减少得癌症的风险
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拜88佛和拜阿弥陀佛是否有同等的作用
脸皮薄的人要如何摆脱这种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