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缘者: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是也。
一、因缘 亲辨自体生自果为因,以因为缘。
二、等无间缘 心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续而起。
三、所缘缘 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还是自心之所缘虑。
四、增上缘 六根能照境发识,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譬喻)易行品中,譬难行之法,以陆路之步行。譬易行之教,以水路之乘船。曰: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爱取润业爱能润业,取支亦尔。且依初后,分此二支。要数溉灌,方生有芽。譬如麦时,时时受润而得生长。虽诸烦恼,皆...【瞿那末底】 西域记云:唐言德慧。...菩萨现观者,谓诸菩萨于前所说七现观中,起修集忍而不作证,为于声闻独觉调伏方便中得善巧故,哀恋众生,不于下乘而...禅林用语。又作假解脱坑。幽鬼所栖之处,即闇黑之处;比喻拘泥于情识,盲昧无所见之境界。或指习禅求悟之过程,陷入...(杂语)未来之生涯。谓死后更生之所。无量寿经下曰:后生无量寿佛国。法华经药草喻品曰:后生善处。...【通达】 p1025 瑜伽八十三卷十页云:通达者:通达所知事故。又云:通达者:了知共相故。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六页...(术语)彼此二边无分别也。智度论十九曰:涅槃际,世间际,一际无有异故。宗镜录二十二曰:法报虽分,真化一际。...(1120~1188)宋代临济宗僧。浙江天台人,俗姓卢。号混源。十二岁出家,师事资福道荣。十六岁受具足戒,习天台宗教...(菩萨)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之略。药王菩萨之前身,尝为供养法华经而烧身者。法华经药王品曰:是一切众生菩萨,乐习苦...(术语)存者存置之义,略为存置也。略有二义:一全略而不说,一略说义。行事钞上一曰:今通括一化所说正文且引数条...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最近听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个老居士半夜家里突然有人敲门,进来几个人说自己有神通,要给她家佛堂的佛像重新装藏,然...
哪五种过失是透过无分别智可以次第远离的? 一、远离外道我执处故;二、远离未见真如菩萨分别处故;三、远离生死涅...
我们什么时候能证道呢?这就全在于我们的信心,在于我们的用心了。 学,是为了让我们得到解;解,是为了去落实。如...
佛陀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一日,波斯匿王来见世尊,顶礼佛足后坐在一旁。波斯匿王请问世尊:如来是否有说过...
众生的怀疑非常深,这种怀疑来自于我们思惟方式先天的局限性。本来我们的心性可以是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的,本来...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注解上说,一个菩萨深深地了解到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痛苦的根源跟别人是完全...
凡夫常常只懂得照顾寿命,不懂得照顾慧命。在生命过程中不断地与人斗争、计较,寿命长只是累积更多恶业罢了。 频婆...人能守本分,才能尽本事。就像小鸟飞翔在天空中,歌声嘹亮而悦耳,增添了大自然的生气,这就是它们的本分、本事。 ...
四缘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六因 | 下篇:十二支 |
(杂语)心者心髓也,极者至极也,言义理之心髓至极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曩括所遗并包心极。...
易行水路
爱取有
瞿那末底
菩萨现观
鬼窟里
后生
通达
一际
昙密
喜见菩萨
存略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饭要自己吃才能饱,道要自己修才能成

透过无分别智远离五种过失

要学会和佛的心相应

供养三宝获福无量

极乐境界不是神话

修学佛法不要永远停留在「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