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名)正统以外之论师,又不列大家之学匠,皆称有余师。略云有余,或余师。又曰:有诸师或有人。又有称有余之说为有说,他之部宗为有余部者。见毗婆沙论。俱舍论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使众生速得六神通中漏尽通之愿也。断尽自己烦恼之自在力,谓之漏尽通。无量寿经上...本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本觉是本有常住之觉;始觉是依修行之功而显出本觉;相似觉是菩萨于十信位时所...【末摩】 p0520 俱舍论十卷十八页云:又渐命终者,临命终时,多为断末摩苦受所逼。无有别物名为末摩。然于身中,有...【正语正业正命为戒蕴】 p0507 瑜伽六十八卷二页云:问:何因缘故,正语、正业、正命、说为戒蕴?答:二因缘故。一...凡八卷。梁·光宅寺法云(467~529)撰。又称法华义记、法华义疏、法华经疏、法华疏、妙法莲华经义记、妙法莲华经义...迦陵频,系迦陵频伽(梵 kalavivka)之略。又作迦楼频舞、迦楼宾舞、伽娄宾舞。系舞乐林邑八曲之一。由童子四人舞沙...梵语 srotāpanna。音译须陀洹、窣路多阿半那。新译预流,旧译入流。又译作逆流。小乘声闻四果之第一,十八有学之一...(动物)又作阇婆耆婆迦Jivajivaka,又云Jivaṁjivaka。鹧鸪之类。由鸣声而名。耆婆为命或生之意,故云共命鸟。经中...(一)指凡夫对异性所具有之六种欲望。即:色欲、形貌欲、威仪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相欲。[大明三藏法数卷二十...(术语)又名三昧王三昧。又曰三昧王。三昧中之最胜者。首楞严定之异名也。放光般若经一曰:其三昧名三昧王,一切三...(杂名)寺院之通称。毗奈耶杂事四曰:今此伽蓝先为法宇,今日变作乾闼婆城。...(印光大师校印本)...(印光大师校印本)...(印光大师校印本)...问: 大乘小乘之区别如何? 太虚大师答: 大乘小乘之别,细言之颇深。概言之,大小乘均为出世法,了解生死轮回,程...「苦」是人生实相,离「苦」得「乐」,人之所欲。学佛最终的目标,即是透过佛法的修学体证,达到解脱生死轮回的「苦...在平常的意识形态中,每个人都幻想着以为自己是很巨大,很少有人觉得自己很渺小。特别是趾高气扬的年轻人,那些自以...
慧远大师身上有几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就是持戒精严,尊重戒律。 第二对于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往情深。他的老师...◎ 以我(虚云老和尚)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只要熟读正文,不必看注解,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
过去我小的时候,我奶奶给我讲一个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讲起来很有意义。因为奶奶没有文化,也是这样教育啊...供香及礼诵持念等种种法门,其妙要在于诚敬二字。供佛、供香虽有仪轨种种,而究其实,都是旨在唤起、培扶修持者的诚...
弥勒菩萨是未来佛,经过七佛授记,为释迦牟尼佛的辅佐,现在正在兜率内院主持说法。是释迦牟尼佛的法统继承人。弥勒...
有余师
【佛学大辞典】
上篇:有余说 | 下篇:有余师说 |
资持记释云:“杂含,出第三十卷。初四句明自不学。彼文初下有始字,谓从初不学也。见下二句,明不喜他学。我下显非...
速得漏尽愿
五觉
末摩
正语正业正命为戒蕴
法华经义记
迦陵频舞
预流果
耆婆耆婆
六欲
王三昧
法宇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乘小乘之区别
八正道
圣严法师《地观》

慧远大师示现的三个修行特点
楞严法语

不能得不义之财
佛家上香的仪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