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谓眼耳鼻舌身之五根。以身根总有他根故也。唯识述记三本曰:“身者总名,身中有根,名有根身。”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前言一切妄念,须知凡属妄念,皆是烦恼。因此烦恼,遂造一切诸业。故修道人,断此烦恼,依于菩提。菩提者觉也,烦恼...【审观察】 p1340 瑜伽九十九卷十九页云:于自尸罗,三时观察;或初日分,或中日分,或后日分。若见无犯;便生欢喜...【佛有二种身】 p0654 佛地经论七卷二十页云:或处说佛有二种身。一者、生身,二者、法身。若自性身,若实受用...【摩诃摩耶】 西域记云:唐言大术,或云大幻。晋华严:摩耶夫人答善财言:我已成就大愿智幻法门。得此法门故,...(人名)Gitamitra,沙门名。译曰歌友。开元释教录三曰:沙门祇多蜜,或云祇密多,晋云歌友。西域人,识性通敏,聪...(术语)极少之称。楞严经二曰: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万国土。...【发心最胜】 p1161 瑜伽三十五卷九页云:又诸菩萨、最初发心所起正愿、于余一切希求世间出世间义妙善正愿,最为第...【于内受心法修循受心法观】 p0754 瑜伽三十二卷十页云:汝复应于四无色蕴,由闻思增上力,分别取相;于其三分...真如在烦恼中,摄藏如来一切果地上的功德,名如来藏,若出了烦恼,即名法身。...人身之难得,佛法之难闻,譬如海中盲龟之逢浮木,千载难有一遭。[杂阿含经卷十五、北本涅槃经卷二、卷二十三](参...凡八卷。清朝杭世骏撰。收于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理安寺位于浙江杭县南山,五代伏虎逢禅师创建,原名法雨寺,宋...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晚课蒙山施食仪...快乐的人与忧郁的人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对逆境的反应和处理方式。设想你刚刚和朋友在海滩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回到...
寿者,福之本也。福者,慧之基也。念念思警策者,慧之萌,而福与寿之源也。 故曰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
读诵大乘经典,这是我们净业三福的一个重要的科目。正因为我们通过读诵大乘经典,才能建立正知正见。读诵的过程当中...
一、禅定在佛教中的地位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要成佛就离不开禅定的实践。禅定的实践又须有正确理论的指导和具体...
在晚清及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把佛法分为禅、教、律、密、净五宗,并指明净土宗为各宗的归宿: 如来...
觉明妙行菩萨对常摄说: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这个点示确实具有深切的因缘,内涵很深广。这个...前言 今天来讲此题的目的,是以学科学的头脑来观察分析及解释佛理,进而使诸位能因之对佛学作进一步的研究,理解,...
【原文】 我若因小拂逆,便生瞋恚。岂非自小其量,自丧其德。虽具佛心理体,其起心动念,全属凡情用事。认妄为真,...
有根身
【佛学大辞典】
上篇:有记法 | 下篇:有部 |
【他心智知境不如实】 p0488 唯识二十论十一页云:若唯有识,诸他心智、知他心不?设尔;何失。若不能知;何谓他心...
转烦恼依菩提
审观察
佛有二种身
摩诃摩耶
祇多蜜
一毛端
发心最胜
于内受心法修循受心法观
如来藏
浮木
武林理安寺志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吉祥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对逆境的反应和处理方式

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诵经的重要意义

略谈禅的理论与实践

净土法门之超胜

这八个字误却了往生大事
李恒钺《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