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善恶二法,其相显了,得记别当来之果相,故云有记法。即有可引异熟果表象之法也。见毗婆沙论五十一。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阿毗达磨释名】 p0779 大毗婆沙论一卷十一页云:已说自性;所以今当说。以何义故、名阿毗达磨?阿毗达磨诸论...内院之四供养。又作内四供、内供养、内供。“外四供养”之对称。即在金刚界曼荼罗金刚轮内四隅之嬉、鬘、歌、舞四菩...(术语)颠倒之妄见,有四种,常乐我净是也。无常为常,苦为乐,无我为我,不净为净。大乘义章五末曰:倒者邪执翻境...(杂语)译曰境。心识依动之场处,如耳之于声,目之于色。声与色,是耳与目之境。唯识了义灯五本曰:阿羯罗,云境。...大集经所说五坚固之一,即佛灭后的第一个五百年间,正法兴盛,证道者多,是解脱坚固的时期。...(异类)大海龙子,常为金翅鸟所食,龙王请佛,得袈裟一缕,免其难。见海龙王经四。...指虚妄之心念。亦即无明或迷妄之执念。此系因凡夫之迷心不知一切法之真实义,而遍计构画颠倒之情境,产生错误之思考...(人名)梵名婆毗吠伽Bhavaviveka,译曰清辩。为佛灭后一千一百年顷,与护法菩萨同时之论师,承龙树中观之宗旨,作...(术语)与言醉生梦死同。遗教经曰:常当自勉,精进修之。无为空死,后致有悔。...梵名 Sukhāvatī之意译。音译作苏诃嚩帝、须摩提、须阿提。即指阿弥陀佛之净土。又称极乐净土、极乐国土、西方净土...(譬喻)以一月譬法报应之三身。宝王论曰:法身如月体,报身如月光,应身如月影。盖法身者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
提婆达多灭亡以后,阿阇世王并不因他的灭亡而悲哀,反而在他的八识田中感到这是罪有应得,原来阿阇世王已逐渐有了悔...
在佛教中,出家为僧,除了个人的修证解脱、播种解脱种子之外,也具有住持佛法、宏扬佛法的作用,而与佛、法并列为三...
这个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法处所摄色有五种,这里只列出了二个,我们把五个都念出来: 第一极迥色: 这是依假想观,好...
【日日如是行忏悔法。勿令懈废。若人宿世远有善基。暂时遇恶因缘而造恶法。罪障轻微。其心猛利。意力强者。经七日后...有一位青年,老是埋怨自己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问:「年轻人,为什么不快...
1、贪心学佛,心常望报 有的人学佛的目的、动机和行为只有一个,就是求这个、求那个,求保佑升官发财、考上学校、事...
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有二点要注意:一个是你能念的心,一个是你所念的佛号;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也不可思议。...三皈,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除非我们不信佛,信佛一定要皈依三宝;除非我们不学佛,学佛一...
有记法
【佛学大辞典】
上篇:有海 | 下篇:有根身 |
又作在缠真如出缠真如。即如来藏自性清净心隐藏在烦恼缠缚之中,称为在缠;而超出缠缚,显现法身,则称出缠。亦即心...
阿毗达磨释名
内四供养
倒见
阿羯罗
解脱坚固
龙子
妄念
清辩
无为空死
极乐世界
一月三身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身患恶疮见佛陀,阿阇世王惭悔得救

为什么出家人不能礼敬白衣

独头意识所感知到的五种法处所摄色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要日日行忏悔法
原来我这么富有

莫做十种奇怪的学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