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即九想中之骨想也。为知无常而拂执着之念,故观白骨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最胜正行】 p1155 辩中边论下卷三页云:最胜正行、其相云何?颂曰:最胜有十二。谓广大、长时、依处、及无尽、无...(731~?)唐代译经僧。京兆云阳(陕西径阳)人,俗姓车。名法界,字悟空,为北魏拓跋之远裔。天宝九年(750),罽...【具足多闻】 p0825 瑜伽二十五卷一页云:云何名为具足多闻?谓若有法,宣说开示,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独一圆...(植物)木名。慧苑音义上曰:苦末罗,西域近海岸边树名,此翻为黄杂色。金翅鸟若来,即居其上也。...(术语)佛初为提谓等在家弟子受三皈已,即授五戒为优婆塞优婆夷。若在家弟子破此五戒,则非清净士女。犯五戒者,则...【五种能圆满解脱厌离所对治法】 p0292 瑜伽十四卷十六页云:又有五种能圆满解脱厌离所对治法。谓于诸法中,有三种...(物名)木鱼之异名。鱼形之板鼓,为报知诸事而打者,因其空洞谓之鼓,为板形谓之鱼板。鱼板须似鱼形。...【行支】 p0604 成唯识论八卷九页云:卽彼所发:乃名为行。由此一切顺现受业,别助当业,皆非行支。 二解 ...(名数)起信论所说:一,业识,依根本无明之惑而始动本心者。业为动作之义。二,转识,业识一转而生能见之作用者。...(术语)大日之曼荼罗,以大日为中胎,而成三重之都坛,故称都坛曼荼罗,以对于诸尊之别坛曼荼罗。大疏四曰:若行人...(术语)观一切众生之身与己身同体一身,而起拔苦与乐之心,谓之同体之慈悲。起信论曰:一切诸佛菩萨,皆愿度脱一切...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就是要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你临终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过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妄想,它一个都放不过你的,腊月三十算总账,你平常对某一个人...
世界上有各种奇特的民族,有许多令人惊奇的特征,比如住在英国西海岸一个小岛上的祖芬格族人,总以哭为乐,每逢婚嫁...
问: 佛教常言: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云何破除五蕴?且佛有佛之五蕴,乃至地狱、饿鬼、畜生、亦各有五蕴,岂不互相...
1932年12月,天童寺里正在为修复庙院工作的两位油漆工,住在天王殿东面的阁楼上。一天中午11点许,一根香烟头儿丢在...问: 净土三资粮讲的是信、愿、行,莲池大师特别提到厌,对娑婆世界没有厌离心,对净宗学人的修行也是一种障碍,你...有很多的香客来到寺院,敬好香后就问:师父,有没有求签的啊?总是要费一番精神解释,现在虽然少了,但还是有一些新...
塔的历史典故 佛塔,梵文译名是窣堵婆(STUPA),略译作塔婆、浮图、佛塔等,意译为高显处、功德聚、圆冢、塔庙等,...
白骨观
【佛学大辞典】
上篇:白马寺 | 下篇:白毫 |
梵语佛陀的简称,华译为觉者,是已经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大圣人的意思。觉有三种:自觉、觉他、觉满。自觉是使自己觉...
最胜正行
悟空
具足多闻
苦末罗
五戒法
五种能圆满解脱厌离所对治法
鱼鼓
行支
五识
都坛曼荼罗
同体慈悲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佛说八大人觉经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只有事修没有理观,你不是妄想的对手

素食成就世界最健康的民族

佛说一大藏教无非破执

明旸法师、圆瑛法师念观音圣号救火记
没有厌离心是否是修净土的障碍
求签是怎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