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大日之曼荼罗,以大日为中胎,而成三重之都坛,故称都坛曼荼罗,以对于诸尊之别坛曼荼罗。大疏四曰:“若行人自见中胎藏时,即知一切众生悉有成佛因缘故,其所起大悲曼荼罗亦周偏法界。”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谓取龙须草作绳缚身,入水则转紧转痛;比喻求道之人若求取利养,则必转增身心之苦,盖以利养能毁损戒、定、慧之故。...(名数)又云十八明处。四韦陀与六论八论也。四韦陀出别项。六论者:一、式叉论,明六十四种之能法。二、毗伽论,释...【具足轨则净命】 p0825 瑜伽四十卷七页云:又诸菩萨,住律仪戒,覆藏自善;发露己恶。少欲喜足。堪忍众苦,性...梵语 prītisambodhyavga,巴利语 pītisambojjhavga。即得正法而欢喜。系三十七菩提分法中七觉支之一。又作喜等觉...(名数)宝积经所说。一福德资粮,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即六度中之前五度也。二智德资粮,修习正观而勤求妙智也。即...(名数)天台大师由南岳传受三种之止观:一渐次止观,初浅,后深,如彼梯磴,初持戒,次修禅定,后渐修实相也。大师...【一切生身差别缘起】 p0015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三页云:六者、说有一切生身差别缘起。谓由不善善有漏业,施...(杂语)Mahāśālivat,树名。翻梵语九曰:摩诃沙利者大稻,婆者有也。...又称大明法师、炅法师。隋唐时代之三论学者、修禅者。曾修学于扬都(南京)兴皇寺法朗(507~581)座下,后入茅山(...【种种身种种想】 p1261 如七识住中说。 二解 集异门论十七卷五页云:种种身者:谓彼有情、有种种显色身,种种相,...【外道杀淫女以谤佛处】 p0494 西域记六卷四页云:伽蓝后不远,是外道梵志杀淫女以谤佛处。如来十力无畏一切种智,...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谈到九品往生,其中上品上生的条件,是要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解第一义。 解第一义就等于宗...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我们牢记于心头,而又有另外一些事需要我们忘却于脑后。什么该记住,什么该忘却,这才是需...
禅和茶在佛教当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喝茶讲禅,茶道又与禅相结合,所谓禅茶一味,就是要通过茶去领悟禅的定义。自古...
到东林寺坐诊近半年,见了许多因念佛而身心受益的同修。东林寺的经历于我而言,既是治病亦是学习,一方面是医学上的...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却被误认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炉里面残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
出家真正要放下,然后要老老实实,坚持过着佛门这种清淡的生活。 每天定一些功课,自己能够完成,不要定太多。然后...问: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是针对三种不同根机众生而发?这三愿的异同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
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波逐流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古人参方行脚,访寻知识,单为究明...
都坛曼荼罗
【佛学大辞典】
上篇:都维那 | 下篇:都萨罗 |
(术语)行者所起之心念系住一处而不散,后念继前念,中间不杂余念,即一向专念也。又世所谓口称不绝也。楞伽经曰:...
龙须绳
十八大经
具足轨则净命
喜觉支
二种资粮
三种止观
一切生身差别缘起
摩诃沙利婆
明法师
种种身种种想
外道杀淫女以谤佛处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上品上生的条件
遗忘别人的「不好」

通过茶去领悟禅的义理

东林佛号与中医医理
圣严法师《在家信佛有禁忌吗》

每天定一些功课把它完成,慢慢功德就有了
阿弥陀佛摄生三愿是否针对不同根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