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如来三十二相之一。世尊眉间有白色之毫相,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初生时长五尺,成道时有一丈五尺。名白毫相。大般若三十一曰: “世尊眉间有白毫相,右旋柔软,如睹罗绵,鲜白光净逾珂雪等,是三十一。”嘉祥法华义疏三曰:“智度论出小乘人解白毫相云:舒之即长五尺,卷之即如旋螺。观佛三昧经云:为太子时长五尺,树下时长一丈四尺五寸,成道时一丈五尺。舒之表里有清彻白净光明,置之便失净光而卷缩在两眉之间。经或言: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或言:如天白宝。”佛说实经,放白毫之光者,表理之显明与白净。且表其法为诸教之源也。法华经序品曰:“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嘉祥法华义疏二曰: “白毫者表理显明称白,教无纤隐为毫。”探玄记三曰:“眉间表中道一乘法也,白毫表无流证道白净法也。又白为众色本,故表此一乘为诸教源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名数)有种种:一、乞食十利。二、多闻十利。三、闻经十利。四、般若十利。五、禅定十利。六、精进十利。七、粥十...又称五轮。指全身。谓筋、脉、肉、骨、毛皮,或右膝、左膝、右手、左手、头首之并称。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三(大...(术语)身口意三忍之一。虽为人打骂,亦忍不发恶声也。见三藏法数十二。...又作命过幡。指于人临终而未终之时,挂于寺塔表刹(幢杆)上之黄幡。盖以命终之人,中阴身如小儿,罪福未定,故造作...【耳识】 是五识之一,六识之一,八识之一。指以耳根为所依,以声境为所缘,随根立名,而名耳识,产生对声境的了别...一经之体。大乘经以诸法实相为体,小乘经以三法印为体。...【住果补特伽罗】 p0663 瑜伽二十六卷三页云:云何住果补特伽罗?谓住四果补特伽罗。何等为四?一、预流果,二...【初能变识略有三相】 p0683 成唯识论二卷八页云:论曰:初能变识、大小乘教、名阿赖耶。此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经名)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华胎藏菩提幢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之异名。三卷,唐法全在青龙寺译出。大...【想蕴】 为五蕴中的第三位。《大乘广五蕴论》曰:‘云何想蕴,谓能增胜,取诸境相。增胜取者,谓胜力能取,如大力...(动物)梵语母蔗迦Mūṣika,又作妇佉罗Ākhu,见梵语杂名。...佛说雨宝陀罗尼经...普贤行愿品...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
北宋初年,有一位年轻士子,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由于受他母亲信佛的影响,放弃了科举仕途的道路,二十二岁披剃出家...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 例如,慧远大师把阿育王造的文殊金...人如果活在希望中,就能够产生活力;如果活在绝望中,就很容易失去求生的意志。因此不管有没有崇高的理想,希望是人...袈裟是梵语,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罗沙曳,义译是浊、坏色、不正色、赤...有个人在市场上买了一个青花瓷瓶,价钱还算公道,做工精雕细刻。回家以后,他一会儿擦擦,一会儿端在手里看看,喜欢...
生佛同体,方可感应道交;事理圆融,故能念佛证真。净土法门于理极为圆顿究竟,于事极为胜异方便。净业行人以深信切...
佛为什么说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 有时候我们会想,我们看到平常很多事情真的是有障碍,但是为...佛陀在往伽耶山的途中,路过一座苦行林,在树下静坐片时,像等待什么似的。有一个拿了大包裹的女人,从佛陀的面前经...
白毫
【佛学大辞典】
上篇:白骨观 | 下篇:白毫之赐 |
(一)位于湖北江陵。东晋南蛮校尉刘遵所建。初由慧远之门弟昙顺入主本寺,集徒讲经。同门之昙邕亦于慧远入寂后来此终...
十利
五体
口忍
荐亡幡
耳识
经体
住果补特伽罗
初能变识略有三相
青龙寺仪轨
想蕴
鼠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一捂一悟」的启示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推荐】圣严法师《怎样才能成功》
袈裟的含义与功德
变化的只是我们的感觉

念佛即事达理之捷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