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Repha”Repa”,译曰裹腹衣。寄归传二曰:“梵云立播,译裹腹衣。”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神为精神。精神为一身之根本,故曰神根。止观二曰:盲无眼者,不别是非,神根又钝,烦恼复重。...谓在一刹那之心念中就已摄尽了万年的岁月。...【化为身】 p0386 瑜伽三十七卷七页云:化为身者:化似自身,或不相似;化似他身,或不相似。又所化身,若自若他,...【引无义利语】 p0378 集异门论十三卷五页云:问:云何引无义利语?答:且如苾刍、举他苾刍犯戒犯见犯轨则犯净命罪...谓我国僧人至外地求取佛法,引进佛典。东汉明帝永平年间(58~75),印度佛教东传我国之后,以佛典或篇章不全,或传...梵名 Dharmapadāvadāna-sūtra。凡四卷。西晋法炬、法立共译。又作法句本末经、法句喻经、法喻经、法句譬经。收于...凡十五卷。宋代王随编。现收于宋藏遗珍上集。此系删定道原所编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之拔钞本,于宋景祐元年(1034)编成...(故事)西域记六云:初胜军王(波斯匿王)嗣位,求婚于释种,释种鄙其非类,欺以家人女,重礼而嫁之。胜军王立为正...梵语 bhūta。与“未生”相对。(一)指法体自未来之生相位(即未来位之最后一刹那)流至现在位之刹那。[俱舍论卷五...(名数)翻邪三归为一,重受三归有四:一、五戒之三归,二、八戒之三归,三、十戒之三归,四、具足戒之三归。受诸种...(杂名)布帛名。第一布。谓大细布也。义楚六帖二十二曰:宝林传云:唐言第一布,纺木绵华心为之,即达磨所传之衣七...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优婆塞戒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
《普贤行愿品》第四,忏悔业障: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瞋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世人所认为的孝,都以物质为主,以为在日常活中能供给父母吃饱、穿暖或物质上的享受,就是尽孝了,其实不尽然。 佛...自序 法鼓山推动「建设人间净土」的社会运动,是以心灵环保为主轴,以安心、安身、安家、安业的四安为行动;又以提...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人物虽异,心性是同。举凡三乘六凡,如来视之,皆如一子。何以故。以其皆具佛性,...
一般人因为不认识佛教,再加上以讹传讹,经常对佛教的思想义理,乃至名相用语等,产生许多误解。譬如佛教所讲的四大...问: 《净土或问》中云:既学专修,当求灵验,虽在目前便要见佛。但印光法师又云,未一心不乱前不求见佛。请问,念...修念佛法门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信心,第二是愿心,第三则是精进念佛行。 一、信 修行佛教任何一种法门首先都要强...
(第一讲) 好,各位同修,我们一起先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
立播
【佛学大辞典】
上篇:立僧首座 | 下篇:玄一 |
【想句义】 p1229 入阿毗达磨论上五页云:想句义者:谓能假合相名义解。卽于青黄长短等色、螺鼓等声、沉麝等香、咸...
神根
一念万年
化为身
引无义利语
取经
法句譬喻经
传灯玉英集
恶生王逆害
已生
五种三归
屈眴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佛陀所说的孝道
圣严法师《平安的人间》

天地之大德曰生,如来之大道曰慈

何谓「四大皆空」
念佛法门如何取验方为合法
圣严法师《修行念佛法门的三资粮:信、愿、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