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唐代人。乡贯未详。通法相学,以著述为事。着无量寿经记二卷,观无量寿经记一卷,法华经疏八卷,阿弥陀经疏一卷,涅槃经料简二卷,瑜伽论疏十七卷,中边论料简一卷,梵网经疏三卷,唯识枢要私记一卷等,多散佚不传。惟无量寿经记上卷一卷,收入日本续藏经。观其处处引用窥基元晓法位等,可知其出于诸师之后。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五种遍计】 p0260 显扬十六卷七页云:复次遍计所执自性,当知复由五种遍计。何等为五?一、依名遍计义自性。二、...梵语 vyasta-laksana-smrtyupasthāna。声闻乘见道以前所修七加行之第二。又作别相念处。分别修身、受、心、法四念...(一)与传法同义。谓法脉展转相传而不绝,如灯火相续而不灭。大般若经卷四○六(大七·二九上):“诸佛弟子凡有所说...(异类)Kuladanta,又作究罗檀度。鬼王名。译曰战无敌。见金光明文句七。...【七转识】 指前七识,此有二解,一者以第八识为本识,前七识为本生转生之识,名七转识;二者谓修行十地位中,此前...【化生】 p0386 如四生中说。 二解 俱舍论八卷十一页云:云何化生?谓有情类,生无所托,是名化生。如那落迦天中有...(名数)又名八敬法,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如来成道之十四年,姨母求出家,佛不许之,盖以正法千年,...【不净共相】 p0324 瑜伽三十卷十六页云:云何寻思不净共相?谓若内身,外净色相,未有变坏,若在外身,不净色相,...(一)唐代僧利涉之封号。师为西域人,原属大婆罗门种,后随玄奘出家。开元(713~741)年中,于儒、释、道三教对论中...即拾取落穗之教。为天台宗对涅槃经教之称呼。于涅槃经教之前,有法华经会之开显一乘,或有众生未堪闻法华,或自甘退...古代僧院中澡浴必备之七样物品。即:然火、净水、澡豆、酥膏、淳灰、杨枝、内衣。据洞上伽蓝杂记载,澡浴之法当用七...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经所诠释的真理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不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过去如是,现在如是,未来无量还如是,所以真理只可...佛法里有句话: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又说:火烧功德林。一个人无论从事任何行业,做学问也好,乃至于事业或修行...佛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善生长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世界上最稀有、最宝贵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但...
地藏菩萨常以不可思议禅定之力度化无量世界众生,满愿消灾,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对众生恭敬供养,至心念诵地...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原文: 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待客,着衣吃饭,务令佛不离心,心不离...问: 破戒后,有补救的办法吗?破戒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忏悔,也得下地狱吗?请师父开示! 答: 杀、盗、淫、...健康就像一座天平,天平的一端是你的饮食习惯,天平的另一端就是你的健康,也就是说,你对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多少,...
玄一
【佛学大辞典】
上篇:立播 | 下篇:玄心 |
即授菩萨戒时,戒师问受戒者,过去是否曾犯七重罪。七重罪即: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阇梨、破羯磨僧、...
五种遍计
别相念住
传灯
鸠罗檀提
七转识
化生
八敬戒
不净共相
明教大师
捃拾教
七物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佛教经典不能随便增减
惟觉老和尚:放纵欲念及嗔心的后果
懂得付出才能收获快乐

【推荐】称名供养礼拜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

四大苦空,五阴无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