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Śaila又作势罗,施罗,译言石,山。玄应音义二十五曰:“世罗邬波,此云小石也。”俱舍光记八曰:“世罗,唐言山。邬波世罗,唐言小山。大小不同,故以小标别。”增一阿含经曰:“施罗比丘。”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一)(819~914)唐代禅僧。安徽怀宁人,俗姓刘。幼年出家,初阅华严经,颇有启发。其后参谒翠微,大悟玄旨。周游诸...诸经皆有通别二序,在通序(又名证信序)里,举出六件事以资证明此经确乃佛亲口所说,称为六成就。例如金刚经之经首说...子题:无住处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六群、十七群同道行,至无住处,十七群自求住处,彼六群知求得宿...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心,亦即发求取正觉成佛的心。...(譬喻)愚人误以兔耳为角,实则无角也,以譬物之必无。楞严经曰:无则同于龟毛兔角。智度论一曰:有佛法中方广道人...(仪式)禅林之语。与通常所言下火同,别曰秉炬者,因秉炬语长,下火语短,下火一人行之,秉炬数人行之。行荼毗式时...(杂语)禅师之头面似猪,故世人称为猪头和尚。释门正统四曰:宋真宗皇帝景德三年。猪头和尚志蒙显化衢婺二郡。...【法光明】 p0758 瑜伽十一卷六页云:谓如有一,随其所受、所思、所触、观察诸法。或复修习随念佛等。 二解...不故思业与故思业中,受他人之强制或由于无智所造之轻业,不薰增业种子,称为不增长业。据瑜伽师地论卷九载,十种不...【非有法语】 p0714 瑜伽八卷十三页云:显秽染故;名非有法语。...(术语)殊妙之行法也。大方等陀罗尼经四曰:不离善友,常说众生妙行。法华玄义四曰:妙行者一行一切行。...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林中阿那邠坻精舍,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五百比丘...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
蕅益大师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念?就是说我们一念心性是全真在妄,全妄在真。凡夫一念的迷,所以全真在妄;...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众圣歌咏。往哲诠量。非不洞明。为物故耳。是以千途异说。随顺...
《法句经》中有两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位太子,内心充满了慈悲,乐善好施,他把王宫...
善导大师两种深信是对于观经,这种圆发三心的深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深信之心他展开了两种诠释,深信是哪两种深信...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园时,一日对比丘们开示:皈依具足三种功德,是哪三种功德呢?第一种是皈依佛的功德,第二种是...在佛法原则上,法就是讲宇宙间存在的事物都离不了因果法则,这个法则从自然界到社会以至心知,一切都是具有的,亦名...一位年轻的寡妇发心供养一位住在深山的修行人,使他日用饮食充足,帮他整理住处,洒扫炊煮,缝补衣物,生活无后顾之...
那么这八句我们看看,第一句亲近老成 ,就是亲近善知识。这个老成 就是指阅历丰富,对世间人情非常练达,道心很坚固...
世罗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世谛不生灭 | 下篇:世饶王佛 |
(术语)观念真理而解了也。大乘义章十二曰:始习观解,能伏烦恼。唐僧传(道杰传)曰:两夕专想,观解大明。【又】...
大同
六成就
强敷坐戒缘起
发菩提心
兔角
秉炬
猪头和尚
法光明
十不增长业
非有法语
妙行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优婆塞戒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全真在妄,所有真实功德就在妄想当中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

善导大师两种的深信

皈依三宝获福无量
太虚大师:佛法原理与做人
浪子回头并不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