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五种不男之外,有五种不女:一螺,二筋,三鼓,四角,五脉。见大藏法数三十二。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三妙行与三善根相摄四句分别】 p0226 发智论十一卷一页云:三妙行,三善根,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应作四句。...子题:学据始终不学即结罪、无知罪五夏后结、学通一形、五分法身成立方离依止、依止须具三德、不学之罪通据始终三根...(杂名)Dharmaśālā,义译曰福舍。慈恩传二曰:达磨舍罗,唐言福舍。王教所立。使招延旅客,给赡贫乏者也。...梵名 Balimani 或 Valimani。意译珠力。又作婆雉末你。守护众生之大夜叉。此大夜叉总领诸军,有神通力,以光明见称...即于佛陀之生处、成道处、初转法轮处、涅槃处等四处立塔。[观虚空藏菩萨经](参阅“四塔”1780) p1765...(职位)佛阁之主事。禅苑清规曰:阁主殿主维那所请。...梵语 nāma-rūpa,巴利语同。为名与色之并称。属十二缘起之第四支。又作名色支。一般作为概括一切精神与物质之总称...【烦恼缘起】 p1191 杂集论六卷十四页云:缘起者:谓烦恼随眠、未永断故;顺烦恼法、现在前故;不正思惟、现前起故...【三相安立诸识成唯识性】 p0223 摄论二卷四页云:复次云何安立如是诸识,成唯识性?略由三相。一、由唯识。无有义...闻,指听闻教法;思,指思惟义理;修,指修行。而闻慧、思慧、修慧等三慧,即为经由闻、思、修而成之智慧。此三慧乃...(人名)Mātaṅga,又作摩灯伽,摩登伽。男曰摩邓伽,女曰摩邓祇Mātaṅgi,正翻曰有志。义译曰憍逸,恶作业。贱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制置盐矾兼发运副使上护军赐紫金鱼袋蒋之奇撰 之奇尝苦《楞伽经...十小咒...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
【复白佛言:世尊! 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住处,有此经典及菩萨像,是人更能转读经典供养菩萨,我常...
【原文】 宋儒有言: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 此说高明者自知其谬,庸劣者遂信不疑。开邪见门,塞圆乘路,言不...
古语道:善恶一念间,境界全不同。善恶不仅属于道德范畴,他在人的身体层面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难道还真有因果报...
释迦佛是在第九减劫中人寿百岁时降世的,到现在差不多已近三千年了,所以现在人,活到七十岁的已为上寿。再过一千多...
在生活之中修,就是指生活要有重心。重心是什么?解脱为重心。要能够轻现世,重后世,要能够重解脱。我们每天的生活...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 一分自食用,二分营生业,馀一分藏密,以拟于贫乏。 --- 《杂阿...
有的人念佛念得有气无力,念念念呢,觉得是不是真有阿弥陀佛啊?阿弥陀佛是谁啊?他跟我是什么关系啊?他会知道我吗...佛教的观念认为,人生除了生、老、病、死四大基本苦恼之外,还有一种苦叫做求不得苦,也就是欲求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
五种不女
【佛学大辞典】
上篇:五种三乘 | 下篇:五种不男 |
梵语 eka-rasa,或 vimukty-eka-rasatā。指所有一切事(诸现象)理(本质)均平等无差别。通常指佛陀之教法而言。...
三妙行与三善根相摄四句分别
不学无知结罪分齐
达磨舍罗
婆利摩尼
四处立塔
阁主
名色
烦恼缘起
三相安立诸识成唯识性
闻思修
摩邓伽
【大藏经】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大藏经】【注音版】十小咒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诵《地藏经》的人,诸天鬼神都护持

读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

善恶会影响寿命的长短

佛法灭尽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在生活中修要能够「轻现世重后世」
佛陀教我们财富的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