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智论十一卷一页云:三妙行,三善根,为前摄后;后摄前耶?答:应作四句。有妙行,非善根。谓身语妙行,及善思。有善根,非妙行。谓正见所不摄无痴善根。有妙行,亦善根。谓无贪,无瞋,正见。有非妙行,非善根。谓除前相。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禅宗公案名。麻谷宝彻禅师某次摇扇,僧乃问(卍续一三八·五○上):“风性常住,无处不周,和尚为甚么却摇扇?”麻...子题:布萨处、调度 行事钞·忏六聚法篇:“律云,彼行覆藏者,应日三时见清净比丘。应作者,一切如法作,不应违逆...梵语 vikālabhojana,巴利语同。指非时之食,亦即过日中而食。又作非时食学处。凡日中以后至翌日明相(天空露白之...(术语)梵语波罗Pāra,译曰彼岸。生死之境界,譬之此岸,业烦恼譬之中流,涅槃譬之彼岸也。智度论十二曰:波罗,...Zhaochengzang 1933年首次在山西赵城县霍山广胜寺发现。该藏系金代民间劝募,在山西解州(治所在今山西运城西南...1、指凡夫的四倒,即 一、常颠倒,无常认为有常; 二、乐颠倒,以苦当作乐; 三、净颠倒,以不净为净;...为“逆境”之对称。指随顺己意之情境,即感乐之境界。反之,与自己身心相违悖,以致引起痛苦不快或瞋恚之环境,则称...(故事)增一阿含经三曰:恒乐空定,分别空义。所谓须菩提比丘是。止观六曰:须菩提,空智偏明,能于石室见佛法身,...(杂语)法华经化城喻品说,有导师欲率众越五百由旬之险难至宝处,恐众疲倦而还,遂方便于三百由旬之中途作一城,暂...(术语)因位之人也。为未到佛果以前修行者之总称。...(术语)尘数之世界也。刹为梵语国土之义。往生要集上末曰:普入一切尘刹作诸佛事。正信偈曰:超日月光照尘刹。...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人,生而不平等。 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穷究一生的研究,然后,想要为这个问题,提出一个圆满的答案。但唯有佛陀人人...一棵树的花果再好都离不开根的成就,所谓根深叶茂。根肥,自然花果就美好;根弱,自然花果就瘦小;根朽,则死期将近...
中国的佛教史上,知识分子与佛学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在当下的语境中,也具有非常的吸引力。我们的所思所想,所...
《大宝积经》云:【佛言,文殊,汝入不思议三昧耶?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议,不见有心能思议者,云何而...
利行者,乃菩萨行利生之道也。 大凡悟道之人称菩萨,未悟道之人,所行之行与菩萨行相同,亦称菩萨。前之喜舍,以财...
有一天,唐朝的高僧一行禅师遇到了三刀和尚,告诉他说:我看你一身好像火喷,头部好像沥血,这是头与身躯的灾戾之气...
《大智度论》云:世间人心动,爱着福果报,而不好福田,求有不求灭。 所谓一切唯心造,心可以指挥行动、种因造福,...对于素食的另一种争论,在于人类是素食动物还是杂(肉)食动物? 其实,这本来是一个科学的问题,而且应该早有定...
三妙行与三善根相摄四句分别
【法相辞典】
【三妙行与三善根相摄四句分别】 p0226
上篇:三种圣者三见圆满能超三苦 | 下篇:三种苦及九种相随逐诸有漏行 |
【害寻思】 p0930 瑜伽八十九卷九页云:心怀损恼,于他攀缘恼乱之相,起发意言。余如前说。名害寻思。...
风性常住
忏僧残波利婆沙执役居处法
非时食
彼岸
赵城藏
四颠倒
顺境
解空第一
三百由旬
因人
尘刹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慧律法师《包容异己》
报恩的多少预知命运

近代知识分子和净土信仰

系心一缘,久习则成就

菩萨行利生之道

持《金刚经》脖子被砍三刀竟无伤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