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新云异生性。有为法中有一非色非心之法,未断以来,使诸众生悉为凡夫,是名凡夫性,见大乘义章一。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名解脱衣、解脱幢衣、解脱幢相衣等,是袈裟的别名,因袈裟是志求解脱的人所穿的衣服。...(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他化自在天为金刚手说诸字之义门并神咒。...(名数)止持会集音义云:时罗阅城中,有十七群童子,共为亲友,最大者年十七,最小者年十二。最富者八十百千,最贫...【能入正性离生】 p0896 大毗婆沙论三卷九页云:能入正性离生者:谓此心心所法、能入见道。问:一切圣道皆是正...简称四住,即三界内的见思烦恼。 一、见一切住地,是将三界的见惑,汇集为一地,故名见一切。 二、欲爱住地...密宗所依之五部经典。即大日经七卷、金刚顶经三卷、苏悉地经三卷、瑜祇经一卷、要略念诵经一卷等五部十五卷。又以上...云何根?几是根?为何义故观根耶?谓取境增上故,种族不断增上故,众同分住增上故,受用净不净业果增上故,世间离欲...亦名:五戒正纳戒体、五戒纳受戒体处、三归纳体 子题:优婆塞、近事男、优婆夷、前三归誓正发戒缘、三法才竟即纳戒...指次第成行而不错乱之树林。阿弥陀经(大一二·三四六下):“七重行树皆是四宝。”阿弥陀经通赞疏卷中(大三七·三...【有味受】 p0543 瑜伽九十六卷十七页云:有味受者:诸世间受。 二解 集论一卷四页云:何等有味受?谓自身...Fuozulidaitongzai 佛教史籍。元代僧人念常编集。编年体,22卷。成书于至正元年(1341)。卷一为七佛偈(天台宗...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佛陀在骄萨罗国境内,带领着比丘们,将前往勒那树下。途中,经过一处水泽,当中有五百头水牛,性情十分凶恶。当时有...【前言】 本光碟所提建言绝非针对任何道场或个人,纯系依据修行三十载所见所闻,就一般常见弊病,至诚恳切,慨陈管...各位尊敬的大法师、慈悲的居士们,还有发大心来护持正法的义工,大家新年快乐! 今天是2011(年)2月3日,大年初一...
※张三丰真人说:人生在天地之间,承金木水火土五行之秀,具有阳刚之气,夫妻间的关系乃是伦常之道。如果超越了夫妻...
宗门下祖师立的规矩在修行中非常重要,值得我们尊敬。 祖师大德为用功办道者立下的戒律,是戒自己而不是戒别人,这...问: 何为忏悔。 答: 于三宝前发露已罪,痛责悔改,哀求证明,决不复作也。 问: 或云悔过能消灭从前罪过,信乎。...莲池大师《自知录》上说:「怨天尤人最损福,一次减三善。」 当禅宗五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六祖惠能...如果你想走出常规,放松心情,以积极的心态开始每一天,那就很有必要以自问的方式开始一天,这些问题会给我们带来力...
凡夫性
【佛学大辞典】
上篇:凡夫 | 下篇:凡夫十重妄 |
又名四无碍解,或四无碍辩,即法无碍智、义无碍智、词无碍智、乐说无碍。法无碍智是通达诸法的名字,分别无滞;义无...
解脱服
遍照般若波罗蜜经
十七群比丘
能入正性离生
四住地
五部秘经
根
五戒得戒时节
行树
有味受
《佛祖历代通载》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以恶言骂詈,比丘堕为水牛
【推荐】祈愿正法重现
慧律法师《佛陀的格言4》

寿康宝鉴之戒淫格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