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ozulidaitongzai
佛教史籍。元代僧人念常编集。编年体,22卷。成书于至正元年(1341)。卷一为“七佛偈”(天台宗力斥其伪,事见《释门正统》卷四)和元帝师发思巴《彰所知论》中的《器世界品》和《情世界品》。卷二以下始为编年,从磐古氏、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等“太古诸君” 叙起,一直到卷二十二元统元年(1333)为止,内容包括释迦牟尼出生前的帝王统系,释迦和禅宗所称西天二十八祖事迹,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各朝佛教史实。
前此,宋隆兴府沙门祖琇曾撰《隆兴编年通论》29卷(末卷为附录),叙说东汉永平七年(64)至五代后周显德四年(957)之间佛教传播的历史。《佛祖历代通载》从卷四下半卷汉明帝梦金人条起,至卷十七周世宗时清凉文益示寂条止,抄录了《隆兴编年通论》的主要内容,不仅抄了史料,而且录了议论,又不加注明。但这一部分内容两者亦有差异:①《佛祖历代通载》用干支纪年代替《隆兴编年通论》以帝王年号纪年,所录史迹用序数编号;②对史料的编排次第作了某些调整;③删节或改写了《隆兴编年通论》的部分内容;④增补了佛教、道教、政事、神异方面的资料。
《佛祖历代通载》自卷十八至卷二十二,主要记述两宋和元代(间涉金代)佛教大事及佛教各宗重要人物和生平事迹,均系念常自撰。较全面地反映宋元时期禅宗各派活动的情况。在《佛祖历代通载》之前,虽有宋代本觉的《释氏通鉴》、元代熙仲的《历朝释氏资鉴》等禅宗所撰僧史数种,但有的只写到五代末,未及宋代;有的虽记宋代,但都是王公卿相、文人学士与禅僧交往的轶事。故此书在历史上影响仍然较大。《四库全书》收入“释家类”典籍中。
该书将《隆兴编年通论》的帝王年号改成干支,时有差错,又大段转录《鸣道集》、《辨伪录》、《弘教集》中的护佛篇章,致使文章显得累赘,在史实方面亦有讹误。(陈士强)
佛教词典 > 中国大百科全书 > 正文
【无上有三种】 p1073 杂集论七卷十一页云:无上有三种。谓智无上,行无上,解脱无上。智无上者:谓无我智。得此智...即佛法之学。自其探讨方向而言,通常侧重于思想体系、源流、发展之阐述等;自其内容范围而言,除佛陀所宣说之教法外...梵语 astāvij?ati naksatrāni。即月球于一个月间运行之白道有二十八星宿。二十八宿之说夙行于印度。又佛典中如摩...又名正遍知,即真正普遍知道一切之法,为佛十号之一。...天耳通者,谓依止静虑于随闻种种音声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种种声者,谓人天等声。...资持记·释导俗篇:“邪淫者,犯他妻也。俱舍有四:一、他妻,二、自妻非道大道、口道,三、非处非房室中,四、非时...(术语)世间之事相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世间相常住。...即阿罗汉果。阿罗汉,系梵语 arhat 之音译,意译则作应、应供,即谓断尽一切烦恼,具足应受人天供养之福德者;故称...(术语)尊宿之诞生日也。于此日修斋供谓之愍忌斋,或言善知识为哀愍众生,出生应世,故谓其诞生日曰愍忌。见象器笺...(物名)斋后之说法谓之哒嚫。其供物谓之嚫物。...(术语)事之对也。指平等之方面。于表面难认识于本体有一定不变之理存。如不见木石为木石,观为因缘所生法也。四教...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佛说出家功德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僧人的鞋子上面,左三个洞右三个洞,为的是让出家人低头看得破。但是人在诸多慾望面前却很难看得破,因为很多时候当...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一个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之前的积累。一个人积累的知识、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各位,今天很高兴有机会与各位见面,共同研究佛学,可惜我是广东人,不懂讲国语,对于听不懂广东话的朋友,非常抱歉...蕅益大师开示曰: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发见识。无真实为生死心,饶你有志气力量,只作世间豪杰,...
有一个日本大官问泽安禅师如何处理时间:唉,我这个官做得真没有意思,天天都得听那些恭维的话,听来听去都一样,实...
净土宗的祖师里面,在开悟之后的一个特点置彼而取此。这句话很重要。那为什么要置彼而取此呢?这里有一个根本性的原...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家是看不见的,打妄想人家也是看不见的,所以这个在于自己。自...
(示未学)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众生迷惑,妄起计着,究其大病,秪因迷己为物,又复于中认物为己。...
《佛祖历代通载》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上篇:佛国记 | 下篇:《佛祖统记》 |
(故事)疑耀二曰:世但知佛书,自汉明帝时,始入中国。不知秦之先,中国已有其书。隋经藉志曰:其书久矣流布,遭秦...
无上有三种
佛学
二十八宿
正遍智
天耳通
邪淫
世相
应果
愍忌
嚫物
理
【大藏经】【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低下头来看
持之以恒方可登峰造极
文珠法师《二十一世纪的人生》
学佛修行人应有的心态

此日不复,寸阴尺宝

净业若成 禅宗自得

过去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