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喻)涅槃经九曰:“喻如猕猴捉水中月。”摩诃僧祇律七曰:“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奈,国名伽尸。于空闲处有五百猕猴,游行林中。到一尼拘律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言: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闇冥。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猕猴主言: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捉我尾,展转相连,乃可出之。时诸猕猴即如主语,展转相捉。少未至水连,猕猴重,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佛告诸比丘:尔时猕猴主者今提婆达多是,尔时余猕猴者今六群比丘是。”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亦名:与恶见人同事戒缘起、恶见同事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梨吒恶见生,僧谏不舍,佛令白四举...(术语)色声香味触五境之净妙者。就极乐之境界言之。观无量寿经曰:彼国土极妙乐事。往生要集上末明极乐之十乐,中...指五种边见,相对于“中道实智”。即:(一)有,(二)无,(三)亦有亦无,(四)非有非无,(五)非非有非非无等五种着边之...(譬喻)般若之智慧,渡生死海之船筏也。千手经曰:愿我速乘般若船。...盂兰盆节的别名,因此日由于供养自恣僧的功德,而使到目连尊者的母亲得免于饿鬼的痛苦,故取欢喜之意而名之。...【有分别影像所缘】 p0556 集论七卷三页云:有分别影像所缘者:谓由胜解作意所有奢摩他毗钵舍那所缘境界。...(术语)佛所住之国土,佛所化之领土也。有净土、秽土、报土、法性土等之别。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术语)禅者梵语,译为静虑。寂静思虑之义。俱舍论二十八曰:依何义立静虑名?由此寂静能审虑故。维摩经方便品曰:...指藏通别圆四教中之圆教的菩萨。...(印相)译曰香水法印。见陀罗尼集经五法。...(人名)又作舍那婆私。比丘名。...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若心污浊,则行为就污秽,行为污秽,就不能避免其痛苦。 佛家认为,众生与佛在佛性上是平等的,人人皆具佛性,人人...
我们知道积聚福德资粮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不积聚福德资粮的话,我们想要得到的成就几乎是不可能,就像从砂不...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因为说话遭到过别人的白眼或赞叹的体验。 同样是一句话,不一样的表情,不一样...问: 佛教里有三净肉可不可以吃? 如瑞法师答: 那是佛的一种方便,因为有人做不到不吃肉,所以就开个方便。吃肉不...
【原文】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由迷悟之攸分,致升沈以迥别。大觉世尊,愍而哀之。示成正觉,...
本文摘自《净土圣贤录续编》。百不管是不计较世间的俗事俗累,不管是放得下娑婆世界的牵挂。断得了一切牵挂,才可以...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从知道什么是好习惯、什么是坏习惯开始。所谓好习惯,包括衣食住行等的生活方式、待人接物的应对...
你临终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妄想,过去打的妄相、今生打的妄想,它一个都放不过你的,腊月三十算总账,你平常对某一个人...
猕猴捉水月
【佛学大辞典】
上篇:猕猴 | 下篇:猕猴着黐 |
摩揭陀国阿阇世王于如来入寂之夜所感之五种恶梦。即:(一)月落而日从地出,(二)星宿云雨缤纷而陨,(三)烟气由地而出...
随举比丘戒缘起
五妙
五边
般若船
欢喜会
有分别影像所缘
佛土
禅寂
实乘菩萨
乾陀达罗度波
舍那婆修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及时为心灵沐浴和洗涤

积聚福德资粮

说话是一门大学问
三净肉可以吃吗

《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白话译

百不管老媪
圣严法师《如何改掉坏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