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法华经方便品之初,先赞叹如来之二智,以诸法实相为甚深微妙欲说而止,次舍利弗代众请说之。如此佛与舍利弗交互各三止三请,佛遂容第三请,广说妙法。谓之三止三请。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作面授嗣法、面授正传。谓师家与弟子面对契合,从而行佛法相承之仪。于禅宗,特为强调自释尊以来,师资(徒)之传...资持记·释释相篇:“五味者,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事钞记卷二一·八·一五)...于禅林,指各种各类之事物。敕修百丈清规卷七月分须知条(大四八·一一五五上):“岁终,结呈诸色簿书。”又诸色闲...(地名)Āmrapāli,又名Āmrāvati,玄应音义二十二曰:庵罗卫,旧云庵罗树园,即庵罗婆女。以园施佛,仍本为名也...又作分段生死。为“无为生死”(变易生死)之对称。系三界内之生死。六道众生由于果报之不同,而于身形、寿命上各有...(杂语)Mahāśālivat,树名。翻梵语九曰:摩诃沙利者大稻,婆者有也。...亦名:说戒默妄就罪辨 子题:说戒默妄是覆藏别名、默妄是覆藏别名 戒本疏·释戒经序:“约犯罪论者。问:‘今有犯多...(譬喻)三草之一。以喻修五戒十善,得人天果报之机类。...(术语)俱舍论有六因,成实论因之立三因:一、生因,法生之时能为因者,如善恶业为苦乐报之因,即六因中之异熟因也...即观想佛像之观法。为十六观之第八。又称佛菩萨像观。略称像观。据观无量寿经载,行者修像想观时,可先安置阿弥陀佛...【业杂染清净】 p1220 瑜伽八十九卷十三页云:复次若有阙于十种对治,为业杂染之所染污。若有会遇如是十种;便得清...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很久以前,有个非常富有的人,虽有万贯家财,但心地仁慈善良。 有一天,他去市集买东西,见到有人在卖一只受了伤的...
参加三坛大戒的新戒们报到后,就要接受五堂功课的考核。考核内容是五堂功课的背诵唱念;不合格者,不予登记入单,严...
善知识,既皈依自三宝竟,各各志心,吾与说一体三身自性佛。令汝等见三身,了然自悟自性,总随我道:于自色身皈依清...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翻译讲学、从萌芽到成熟的阶段,当时的派别就有十一种;直到唐代...问: 佛教中的八难是什么意思? 大安法师答: 八难是障碍众生闻法修行的八种厄难,比如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在...
我们出家人要做得像出家人,一切时心要在道上,要防心离过,所以金山活佛说,修行就是去除我们的病,病的根就是贪嗔...
当我们发了菩提心,所要处理的,就是内心的问题。发菩提心只是设定一个目标,在过程当中,我们要处理的是云何应住,...问: 为什么有的人不用怎么努力就能生活得衣食无忧,而我每天在外拼命奔波,天天千辛万苦的过日子,但是结果不但赶...
三止三请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止 | 下篇:三支 |
指一种迷妄不实之念。宗镜录卷一(大四八·四一九下):“一翳在目,千华乱空;一妄在心,恒沙生灭。” p37...
面授相承
五味
诸色
庵罗卫园
有为生死
摩诃沙利婆
说戒默妄定罪多少
小草
三因
像想观
业杂染清净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富人和动物的奇缘

出家人的五堂功课是哪五堂

此三身佛,从自性生,不从外得
大乘八宗
佛教中的八难是什么意思

找到业障的根,才能够真正忏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