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观想佛像之观法。为十六观之第八。又称佛菩萨像观。略称像观。据观无量寿经载,行者修像想观时,可先安置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二菩萨,以作为观想真身之方便。其观想次第为:首先观想其像,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坐莲花上。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以了了分明,故得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及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布满空中。其次,复当各作一大莲花在佛两侧,观想观世音菩萨像坐左莲花座,大势至菩萨像坐右莲花座。成此观想时,佛菩萨像皆放妙光;其光金色,映照诸宝树,一一树下有三莲花,诸莲花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成此观想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等演说妙法,出定或入定,皆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称为妄想;若与之合者,称为粗想见极乐世界。以上观无量寿经所述有关观像之经文,慧远于其观无量寿经义疏卷末将之分为四科,其中并大别为广略二观。[观无量寿佛经疏卷下(智顗)、观经定善义、观无量寿经释](参阅“十六观”396) p5757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藏护】 p1421 瑜伽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藏护?谓追恋过去,希慕未来,耽着现在。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复...【勇】 p0883 瑜伽九十八卷四页云:云何名勇?谓如前说,堪能忍受,发勤精进所生众苦,诸淋漏苦,界不平苦,他...亦名:失受法 子题:决意弃舍失受、舍戒失受、舍命失受、任运失受、转变失受、遇缘触失受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明...(术语)得佛果之后。文句记九下曰:昔于诸教,虽见不同,而生于疑,乃不知是果后方便。...【不于有情现行辛楚加行等令得义利戒】 p0347 瑜伽四十一卷九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以种...【眼界等相】 p0999 集论一卷二页云:眼界何相?谓眼、现见色,及此种子、积集异熟阿赖耶识;是眼界相。如眼界相,...(1635~1714)日本曹洞宗僧。备后(冈山县)人,俗姓藤井。号复古道人、随时子。十岁剃发出家,后受印可于加贺大乘...梵语 pūrva-ku?ala-mūla。前世、过去世所作之善根功德。若以一生为限,从前迄今所作之善事亦称宿善。又称宿作福、...又名十二无为,即真如的十二种别名。 一、真如,即诸法的体性既真实又如常; 二、法界,界者所依之义,真如...(修法)为天子行追荐之佛事也。严者庄严功德之义。希叟雪窦录曰:大行追严上堂。...梵语 svabhāva 或 bhāva,巴利语 sabhāva 或 bhāva。(一)实体或体性之意。乃法之本质,亦即法存立之根本条件。...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
前面从大乘通途佛法的角度阐述了信心的内涵及其功能作用,具体到净土法门,信心的法义又有哪些呢?蕅益大师的六信、...
弘扬佛法,提升我们民族的素质,提升我们中国人的道德水平,就在佛教里面。没有佛法的熏陶,我们的道德是上不去的。...
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应该要为他极力的隐瞒;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更要韬光养晦,涵养自己的德性。 【分析】 听到看...
一般人每日尘劳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标便是求得衣食温饱,如果能吃饱穿暖后,最好还能吃得好,穿出地位。而对出家僧人...五念门是《往生论》的又一重要内容。 第一礼拜门, 身业礼拜阿弥陀佛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不仅是指礼拜...
临终处理之重要 临终之际,色身四大分散,功能全失,彷若生龟脱壳、螃蟹落汤,众苦交煎,痛不可言。心念则因贪恋娑...
由于地藏菩萨悲愿特重,所以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议。《十轮经》卷一说:诸大菩萨所,于万劫中,至心皈依,称名念诵,礼...
【原文】 世人皆恶吃亏,而人人做吃亏之事。世人皆畏堕落,而在在种堕落之因。有人于此,父母无故而詈之曰,尔乃犬...
像想观
【佛光大辞典】
上篇:像教 | 下篇:厌 |
谓上求菩提,下化众生。乃菩萨行之内容。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卷一(大二六·三三七下):“自利利他,胜如实修行,自...
藏护
勇
食失受法
果后
不于有情现行辛楚加行等令得义利戒
眼界等相
卍山道白
宿善
十二真如
追严
体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信佛力的同时,也要注重信自力

提升道德水平,离不开因果

【推荐】不彰别人的短处,不炫自己的长处

【推荐】漫谈佛教的斋饭
五念门

【推荐】如何正确处理临终

地藏菩萨悲愿特重,功德不可思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