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佛灭后,经典之结集。有二藏三藏四藏五藏等之别。经量部为经律二藏之结集。萨婆多部为三藏之结集。大众部为四藏或五藏之结集。四藏者三藏与杂藏也。此中摄一切菩萨之教行。增一阿含经序品曰:“方等大乘总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分别功德论一曰:“杂藏者,非一人说。或佛所说,或弟子说,或诸天颂,或说宿缘三阿僧祇菩萨所生。文义非一,多于三藏,故曰杂藏。”集藏传曰:“杂藏之法,赞菩萨生,此中诸义多于三藏,都合诸法结在一处。”此杂藏为大乘教。智度论四十九曰:“四藏所谓阿含、阿毗昙、毗尼、杂藏。摩诃般若波罗蜜等诸摩诃衍经,皆名为法。”摩诃衍经亦解为杂藏。分别功德论一曰:“诸方等正经皆是菩萨藏中事,先佛在时已名大士藏。阿难所撰,即今四藏是也。合而言之为五藏。”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五种阿阇梨之一。又作依止师。比丘新剃度后,依止其他先辈比丘,而受其监督学法,此师即称依止阿阇梨。据释氏要览卷...股,又作钴、[月*古]、谷。即密教表示三股金刚杵形之印契。又称三股金刚杵印、三股杵印。半印者称为小三股印;相对...胎藏界为本觉下转之化他门,故约大定、大智、大悲之三德。 一、佛部,此为如来之大定; 二、莲华部,此为如...(术语)合左右十指之爪也,同于合掌。印度之敬法。法苑珠林二十曰:律云:当令一心合十指爪掌供养释师子。...指自相别、共相别。据“析玄记”载:(一)自相别,相者相状。如四念处中之身,于此身中有能造、所造,根尘各别,故身...苏婆胡,梵名 Subāhuh,意译妙臂。又称苏婆呼菩萨、苏波胡菩萨。位于密教现图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第二列,在中尊...(人名)禅宗东土六祖之第三。得法于慧可禅师,隐于舒州皖公山。后遇周武破灭佛法,往来太湖县司空山。隋开皇十二年...(术语)泥洹为涅槃之变音,涅槃离一切之有为造作,故曰无为。无量寿经上曰:无为泥洹之道。...(天名)又作违陀天。婆罗门所事之天神也。慧琳师言是私建陀Skanda天之误,译曰阴天。金光明经鬼神品曰:风水诸神,...(术语)即佛法无二也。有一居士问二祖曰: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术语)三种般若之一。观照实相之理之智慧,即般若之身体也(般若译曰智慧)。肇论曰:观照般若,照事照理故。法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观音菩萨是佛教里众多大菩萨中的一员,但是观世音菩萨在中国的知名度却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大菩萨,甚于佛陀。在民间,...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这也是众生根机陋劣的原故,才力簿弱,知行不能兼顾,往往越是聪明颖悟知...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时的缺陷,譬喻我们起心动念中都有一些贪、瞋、痴、高慢的烦恼。修行人的身业、口业可能有...问:惟觉老和尚传的禅法,有什么特色? 我现在的教法顿渐互相为用,先修数息,再参话头及放下。参话头也是一种方便...
帝王中信佛的不少,其中尤其以梁武帝、顺治帝为最,舍身出家。 有人说,这两位是,他们的境遇有其特殊性,毕竟他们...《佛医经》提出,人得病有十因缘: 一者久坐不饭,二者食无贷,三者忧愁,四者疲极,五者淫泆,六者嗔恚,七者忍大...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我们无始劫来这个妄想,不管对今生的爱取...
入胎相:父净饭王,母摩耶夫人。经云:处兜率天,弘宣正法。舍彼天宫,降神母胎。 佛陀的出世,当然就有父亲和母亲...
杂藏
【佛学大辞典】
上篇:杂缘 | 下篇:杂藏经 |
【爱自性三种】 p1204 瑜伽八十六卷十三页云:爱自性者:略有三种。一、后有爱,二、喜贪俱行爱,三、彼彼喜乐爱。...
依止阿阇梨
三股印
胎藏界三部
合爪
二相别
苏婆胡菩萨
僧璨
无为泥洹
韦驮天
法佛无二
观照般若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观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学佛人不应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念佛法门一定要调伏现前烦恼
惟觉老和尚佛法禅法问答

学佛可以解脱众生之苦
佛说生病十因缘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临终越难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