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小乘之经量部立二藏:一,经藏。二,律藏。论藏者,但为诸经中诠慧之处,及弟子释经之疏也。是非藏之所摄见。顺正理论一。【又】摩诃僧祇律三十二叙佛灭后五百圣者之结集,唯举经律二藏,无论藏之结集。【又】大乘亦立二藏:一,三藏。经律论结集于别部之小乘法藏也。二,摩诃衍藏。说大乘之教理行果者。此二者即为声闻藏菩萨藏。三论之嘉祥以之为彼宗之教相判释。智度论百曰:“虽俱求一解脱门而有自利利人之异,故有大小众差别。为是二种人故,佛口所说以文子语言分为二种:三藏是声闻法,摩诃衍是大乘法。”释摩诃衍论一曰:“立三藏总摄诸法,谓声闻藏及菩萨藏。”瑜伽论二十五,对法论十一,显扬论六,摄论一广明之。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有情众生之身体系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体内四大之组合结构若不协调,必令身体感觉不适,呈现病相,如:(一...(天名)此他化自在天王,常为佛道障碍,故云魔王,四魔中之天魔也,佛将成道,来为妨害,遂为佛所调伏,即此魔王也...唐代译经僧。西域人。精通瑜伽法门及咒术。开成年间(836~840)来唐,进奉梵夹,欲翻传经典,未果。后得悟达国师知...慧沼一作惠沼(或惠照),俗姓刘名玄,祖籍彭城,后迁淄州,因此他亦称淄州沼。十五岁时,高宗为新生儿子(即睿宗)祈福...【清净爱语】 p0960 瑜伽四十三巻十三页云:云何菩萨清净爱语?当知此语、有二十种。谓二十相宣说正法。应知如前力...【十一种摄】 p0113 如异摄论善巧有二种中说。 二解 集论三卷八页云:云何摄?略说摄有十一种。谓相摄,界摄,种...(人名)唐吴兴人。游历诸方,参镜清道怤,嗣法后,依括苍唐山德严而落发,后晋开运年间,游江郎岩,入石龛中,令弟...指宿泊处。即宾客或新任命之住持休息处所。又请升座斋僧时,于山门外所设之小休憩处,亦称安下处。据敕修百丈清规卷...(术语)此乃台宗五重玄义中之三重,是涅槃之三德,起信之三大,正为法华一部之大宗也。释签一之本曰:当知体等三章...普善,梵名 Pūsan。又作布咸神。意谓养育者、繁荣者。为印度古代吠陀经典中之神名。其形像为口中无牙,头披发辫,...【坏苦】 为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之一。又作变异苦,乐境变坏的苦。对所爱的人或物,因死亡破坏的变化所生起的苦...地藏十轮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两个同时进公司的新人,经历了三个月的试用期后,一个由生手变成了熟手,另一个却因为表现不好而被辞退了。 说起来...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白赚钱了吗? 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来思考,比如一个农民对着粮仓...问∶ 修学佛道的人为何要有柔软心?柔软心如何培养? 慧律法师答∶ 刚硬的心叫做众生心;柔软心是佛菩萨的心,它永...
天如惟则(1286-1354),是元朝临济宗禅师。禅师幼年于禾山剃度,在未遇明师前曾有一段盲修瞎练的过程, 后来游历天...
修禅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对禅理一知半解,只凭嘴上空说,没有任何意义。对于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与佛学融...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佛法之功。后增日神、月...
菩萨知道贫穷之人就心怀多怨,所以首先要行财布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布施给贫穷的人,如果大家要做菩萨,一定要有...
三十七道品: 四念处:身、受、心、法念处。 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 ...
二藏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一藏 | 下篇:三藏 |
(名数)释摩诃衍论一,说六马鸣,又马鸣菩萨大神力无比验法念诵仪轨有一马鸣,是佛在世之大士也,合前为七马鸣。...
四大病相
第六天魔王
满月
慧沼(650—714)
清净爱语
十一种摄
仪晏
安下处
体宗用
普善神
坏苦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知恩-感恩-报恩

【推荐】折福太深,福尽而死,故当惜福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已经明心见性,何必还要再求生净土

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

佛教的二十四诸天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