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诸佛有总愿别愿。如四弘誓愿为总愿。如药师十二愿,阿弥陀四十八愿为别愿。止观七曰:“菩萨生生化物,须总愿别愿,四弘是总愿,法藏华严所说,一一善行陀罗尼皆有别愿。”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大日经所说之五字严身观,即即身成佛之法也。...【眼等及眼界等四句分别】 p1001 瑜伽五十六卷九页云:问:若有眼、亦眼界耶?设有眼界;亦眼耶?答:应作四句。或...(菩萨)显教之普贤菩萨,密教谓之普贤金刚萨埵,持三股之金刚杵,密号曰真如金刚,称曰示现金刚。...(名数)日本小野仁海僧正之口传,有约于佛金莲宝羯五部,沙汰五种之不动尊者。其所传之文曰:一、佛部不动,白色,...【还】 p1404 此大菩提五相之一。瑜伽七十四卷十一页云:云何为还?当知此还,亦有二种。一、权时还,二、毕竟还。...巴利语 thullaccaya 或 thūlaccaya。又作偷兰遮耶、偷罗遮、萨偷罗、土罗遮、窣吐罗。略称偷兰。梵语为 sthūlāt...(杂名)须弥山之译名。秘藏记本曰:苏者妙也,迷卢者高也,故曰妙高山。...【加行道】 乃加功力进修之道。为四道之一。又作方便道。即为断除烦恼而预备加功用行的修行之道,修此方便加行,能...如是语,巴利名 Itivuttaka。凡四篇(巴 nipāta,集),共计十一章(巴 vagga,品)一一二经。音译伊谛佛多伽。为...(传说)智度论一曰:如提婆达多大弟子俱迦离,无信法故堕恶道中,是人无信,于佛法自以智慧求不能得,何以故?佛法...【三摩地】 p0172 显扬二卷六页云:三摩地者:谓已转依者,心住一境性。 二解 如三三摩地中说。 三解 瑜伽三卷七页...(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问: 原来是按禅宗早、晚课本做课,如按净土法门早、晚课应怎样做? 大安法师答: 禅宗早、晚课,一般禅宗丛林都是...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 例如,慧远大师把阿育王造的文殊金...
你要想平安、想愉快,要先忍辱;一忍,百事都消失了。要求忍,忍是不容易的,特别是有权有势的人。忍,真不容易。 ...
过去有个好赌之人养了一只猕猴,主人赢钱的时候,回家就会顺道买些水果,逗它开心;但是,每当主人输钱了,就会打猕...雨季安居结束前两个星期,一个异常美丽的女人造访佛陀。她坐一辆由两只白马拖行的白色马车前来。陪同她一起来的,是...问: 阿弥陀佛在因地里广发四十八大愿时,已是大菩萨身份,而我等乃是生死业力凡夫,身心所感诸事不顺,苦恼不已。...大凡立身处世,是最需要聪明和智慧的,但聪明与智慧有时候却依赖糊涂才得以体现。郑板桥说: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有...
世间人对财富很追求,但是老子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财富似乎很难守得住,中国有句话,富不过三代,也许是上天不...
总愿
【佛学大辞典】
上篇:总报业 | 下篇:总观想 |
楞伽,梵名 Lavkā,巴利名同。又作[食*夌]伽山、[马*夌]迦山、楞迦山。意译难往山、可畏山、险绝山。相传此山乃佛...
率都婆观
眼等及眼界等四句分别
普贤金刚萨埵
五部不动形像
还
偷兰遮
妙高山
加行道
如是语经
俱迦离无信堕恶道
三摩地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百喻经
净土法门早晚课应怎样做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忍一时之愤,能免百日之灾

猕猴喻
佛陀开示美色
生死业力凡夫如何才能发大愿
把聪明转变成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