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五十六卷九页云:问:若有眼、亦眼界耶?设有眼界;亦眼耶?答:应作四句。或有眼,非眼界。谓阿罗汉最后眼。是名初句。或有眼界,非眼。谓生有色界、若眼未生,或生已失,或不得眼,或眼无间灭。若诸异生、生无色界。是第二句。或有眼,亦眼界。谓除尔所相。是第三句。或有无眼,亦无眼界。谓阿罗汉、眼已失坏,或不生眼。若生无色界。或于无余依涅槃界,已般涅槃。是第四句。如眼界,一切内界、随其所应,当知亦尔身界、应分别。谓无先来不生身者。余随所应,当具宣说。于四外界,随其所应,亦当具说。若声、声界、正宣击时,当言俱有。若不宣击;当言随逐余界,唯界、非声。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杂名)梵网经心地品曰:不得樗蒲。(中略)爪镜,蓍草,杨枝,钵盂,髑髅,而作卜筮。明蕅益梵网经合注六曰:爪镜...唯识宗之教义。以名、句、文等诠表事物之义理,称为表义名言;而七转识之心、心所能识别对象,正如名言能彰显事物之...(术语)愿作佛之心也。往生论注下曰: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三辈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又作污道沙门。为四沙门之一。沙门,为出家修道者之通称。坏道沙门,指沙门中违犯禁戒、染污佛道而无惭愧心之伪善者...(杂名)此天宫有二类乐神:一云紧那罗,常奏法乐。二云乾达婆,常奏俗乐。即八部众中之二也。...烦恼之异名也。就喻以名烦恼,如世之公使,随逐罪人,而系缚之。烦恼亦随逐行人,系缚三界,使不出离,故名使。又使...(一)为六成就中之信成就。通常置于一经之首,例如“如是我闻”中之“如是”,乃表示深信此经所记载者,皆系佛陀亲口...(术语)安置建立之义。无量寿经上曰:教化安立,无数众生。俱舍论十一曰:安立器世间。唯识论八曰:安立真如。胜鬘...指南印度之铁塔,收藏金刚顶经等。据金刚顶经义诀载,佛陀入灭后数百年间,无人能开此塔,后有大德(龙猛菩萨)诵持...(名数)一引业,于六趣各有总别之二报,假如人趣彼此各具六根,彼此受共同之果报,是总报也。如人人异其寿夭丑美强...【非律仪非不律仪】 p0719 瑜伽五十三卷九页云:复次云何非律仪非不律仪?谓除如先所说律仪不律仪业,所有善不...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往生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人最容易犯的错误有三个:第一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第二是以自己为尺度衡量旁人;第三是面对严重的问题,常常...
你要知道怎样叫「念佛」。念头是真的放在「佛」,那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很多人是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增劫】 人寿由十岁起,每百年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之间,叫做增劫。 【增悲】 在菩萨的种性中,有悲增和智增...
再介绍唯识的观法:唯识五重观。怕初听同学不了解,我浅浅的说。 第一、遣虚存实观 虚就是遍计执、执着。怎么虚呢?...原夫素食为中国佛教徒特殊之美德,然仅指汉人而言。盖世界佛教徒因生活环境之各殊,亦有肉食者,特皆重在戒杀生耳。...
在楞严经当中就是说,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第一个出发点是很重要。起跑点错了,你整个后面全部错了。就是你要依止不...问: 一万佛号怎样念法?对有工作的人及没有工作人的时间是不同的。要念六字或四字,快快地念,是吗?请详说。精进...
眼等及眼界等四句分别
【法相辞典】
【眼等及眼界等四句分别】 p1001
上篇:眼界等相 | 下篇:净行所缘 |
(喻)伟大的佛法能滋润枯渴的众生,就好像雨水能滋润大地一样。...
爪镜
显境名言
愿作佛心
坏道沙门
帝释宫音乐
使
如是
安立
铁塔
二业
非律仪非不律仪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最上乘论
人最容易犯的三个错误

善用这个念头,是心就是佛

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佛学常见辞汇(十五画)

唯识五重观
太虚大师对素食的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