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之异名也。就喻以名烦恼,如世之公使,随逐罪人,而系缚之。烦恼亦随逐行人,系缚三界,使不出离,故名使。又使者驱役之义,烦恼能驱役人,故谓之使。法界次第云:‘使以驱使为义,能驱役行者心神,流转三界生死也。’
佛教词典 > 佛学次第统编 > 正文
(一)位于陕西绥德县伏龙山。创建情形不详。元英宗泰定四年(1327),千岩元长(1284~1357)入伏龙山,见其荒废已久...色究竟,梵名 Akanistha 或 Aghanistha,巴利名 Akanittha,音译阿迦尼吒、阿迦尼师吒、阿迦腻吒、阿迦抳瑟搋。又作...乃天台宗为阐明权实而立之四句分别。即:(一)一切法皆权,指一切法皆有言说,而其言说乃能诠之机关;以之对所诠之实...【得常委】 p0994 瑜伽十八卷十一页云:若未离欲一切身分勤精进者、名得常委。...为我国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中之人物。相传生于汉代,年寿甚高,终身未嫁。幼读儒书,及长则勤诵佛经,惟劝世人戒杀、...济缘记释云:“应准制意云,世有形挟两境者,志致懦弱,善恶不成,殊非道器;卿非此等耶?”(业疏记卷一四·三五·...【本性灭】 p0531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本性灭,谓真如。...何等所分别相差别?谓即蕴界处法。...子题:教行、顺受、随行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言戒行者,既受得此戒,秉之在心。必须广修方便,检察身口威仪之行...(书名)六卷,隋智顗着。明化仪化法四教之义。其注解各书如下:四教仪集解三卷,宋从义撰。四教仪备释二卷,元元粹...【见至补特伽罗】 p0642 瑜伽二十六卷四页云:云何见至补特伽罗?谓卽随法行补特伽罗,于沙门果;得触证时;说...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一只蚂蚁被风刮落到池塘里,命在旦夕,树上的鸽子看到这情景赶忙将叶子丢进池塘。 蚂蚁爬上了叶子,叶子漂到池边,...
愚痴的凡夫由于无始世以来虚伪恶邪妄想,由于无始世以来,因为自心所现的虚伪恶邪见,种种的妄想之所回转,就是真如...【普劝修持一。或人问孔子曰:人有迁家而忘其妻者。有诸?孔子曰:又有甚焉。桀纣则忘其身。若以道眼观之,今人皆忘...
一个人既已发心皈依三宝,就必须依照佛法修持。外道的炼丹运气等方法,应当予以摒弃;倘若还是按照外道的方法修习,...还是都讲吃素好、戒杀放生好。祖师说: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似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需听屠门夜半声。过去在西...目犍连救母 有一次,目犍连尊者在七月间结夏安居打坐时,突然想起生身的母亲;因为母亲在世间时贪、瞋、痴的行为三...
法无而可得,无染而有净, 应知如幻等,亦复如虚空。 这个地方,是对遍计执的存在性跟它所产生的障碍,产生质疑。说...
问: 五逆加上谤法,不能往生。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大安法师答: 在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谈到十念必生我国...
使
【佛学次第统编】
上篇:十烦恼 | 下篇:七使 |
凡十卷。日本黄檗宗怀玉道温着。乃记述日本著名寺院之创立年代、缘起、开山事迹等。以畿内、四国、京都、镰仓与诸国...
圣寿寺
色究竟天
权实四句
得常委
孟婆神
问二形难
本性灭
所分别相差别
戒行
四教仪
见至补特伽罗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懂得尊重身边每一个人

谦卑不会减少你的实力
吾和身的关系

炼丹运气是学佛的戒忌
忏云法师对戒杀戒淫的开示
证严法师说故事《佛陀和他的弟子们》

跟外境接触时,我们心中捏造了很多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