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复有非一切时同行相应,谓依止心,或时起信等善法,或时起贪等烦恼随烦恼法。...四分律藏云饮酒十过: 一、颜色恶 谓饮酒之人,颜貌容色,因此变常,无有善相也。 二、下劣 谓饮酒之人,...(杂语)多大而不可计量也。又数目之名。摄大乘论释八曰:不可以譬类得知为无量。胜鬘经宝窟中本曰:无量义者,犹是...(譬喻)喻禅家引饭之槌也。清异录上曰:禅家未粥饭,先鸣槌,维那掌之。丛林目净槌为引饭大师,维那为栾槌都督。...(术语)因者能生。果者所生。有因则必有果。有果则必有因。是谓因果之理。佛教通之三世说善恶应报之义。观无量寿经...【外取他心难】 这是‘唯识九难’的第八难。外人问难:外界的色等五境,实无自体,因为它是内识所变,不是内识所缘...行事钞·随戒释相篇:“野蚕尚犯,何况家蚕?”资持记释云:“世有野蚕食桑,就树作茧,破茧为飞蛾。取此为[帛*系]...(术语)Pratyekabuddha,略曰辟支,辟支迦佛,辟支佛。又作钵罗翳迦佛陀。旧译缘觉。新译独觉。智度论二名俱存。盖...(杂语)吾身与吾寿命也。身者以四大为体,命者以寿暖识为体。法华经劝持品曰: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谓犯五逆重罪,藉念佛之力而得往生净土。五逆罪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乃最重之罪,必堕于...【断相利益多种】 p1417 显扬三卷二十页云:断相利益复应知多种者:诸烦恼断、有多种相利益应知。如经广说:谓不坠...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智者大师在天台教里面,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师,他的经历都很神奇,善根极为深厚。 七岁的时候随着他的母亲到寺院...孝道是我国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百善孝为先;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尧舜圣人之德,无非孝悌而已矣。...今天已经是打七的第四天了,通过四支香的问话,了解到这个七打的还是比较精进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在这个短短的三四...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於口者。然回向祗宜於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後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出现这些状况,小心湿气上身: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问: 别人对我们不善怎么办? 答: 诸佛菩萨教化众生,对中下根性众生教因果。十善业道就是属于因果,佛在经中说能...有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说一只猴子,神通很大,一个筋斗就可翻出十万八千里远。有一次他翻到很远的地方,以为已...《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因果,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结果。每件事都有一个因,没有...
所分别相差别
【阿毗达磨辞典】
何等所分别相差别?谓即蕴界处法。
上篇:宿住随念智力 | 下篇:随法行 |
【心化二种】 p0352 佛地经论七卷十页云:心化唯二。一、自身相应。谓自心上,化现种种心及心法影像差别。二、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