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即照见。系指佛菩萨洞然照见众生之所有行为;故又以“照鉴无私”一语表示佛菩萨对有情众生公正无私之态度。 p5520...(书名)唐善导作观经疏四卷,其第四卷之末曰:今欲出此观经要义,楷定古今。因而世称为楷定疏。...【阿逾陀国】 p0775 西域记五卷十页云:阿逾陀国、周五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谷稼丰盛,华果繁茂,气...(譬喻)佛示劫量之长,以天衣拂磐石为喻,因而谓为磐石劫。附录。释门正统八曰:其为寿也,有劫石焉,有河沙焉。从...吾人的心识领纳外境时所产生的五种感受。 一、忧受,即在意识领纳违情之境时所产生的忧恼感受; 二、喜爱,...(一)专注于一事之谓;特指念佛修行。善导观经疏卷一(大三七·二四九下):“成佛之法,要须万行圆备方乃克成,岂将...指蒲缮尼食与珂但尼食,皆各有五种食物。(一)五蒲缮尼食(梵 paca-bhojanīya),又作五蒲阇尼食。译作五啖食。即五...(人名)妙庄严王二子之一。...复次,真如自体相者 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从本已来,自性满足一切...位于安徽太湖县。相传晋代佛图澄建寺于此,故有此名。寺前有两巨石对峙,上覆大石以为门,为出入必经之路。寺后有五...【佛四无畏】 佛对众生说法时有四种的泰然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佛于大众中明言我为一切智人而无畏心;二、漏尽...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装的快乐多了,郁闷自然就少; 装的简单多了,纠结自然就少; 装的满足多了,痛苦自然就少; 装的理解多了,矛盾自...唐朝时,五台山有个僧,法号必救,德行好。阎罗王都很恭敬他。山下有个人,叫做王有相,有一天他梦见黑白无常跟他说...原文: 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归一。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 心不至诚,欲摄莫由。既至诚已,犹...佛陀在世时,他慈悲爱护一切众生,贫困的、病苦的,他都爱护关心。那时有一位长老比丘病得非常严重,不只全身不能动...感同身受的慈悲,可以帮助我们破除执着、抗拒诱惑。但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上,虽然自己对别人处处慈悲,别人未必...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盲修瞎练。一定要懂理,否则不能成就。 凡夫终日忙碌,应酬既多,回...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外貌。外貌乃内心之窗;心有所思,必形诸外。前人有云:观人于临财,观人于临难,观人于忽略,观...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大家不要轻视了。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种种法门,无非是观机而说,好...
非律仪非不律仪
【法相辞典】
【非律仪非不律仪】 p0719 瑜伽五十三卷九页云:复次云何非律仪非不律仪?谓除如先所说律仪不律仪业,所有善不善等身语意业,当知一切皆是非律仪非不律仪业所摄。
上篇:非错乱境界现量 | 下篇:非定受现法果业 |
真言行者作坛时,涂坛所用之五种染料。即白、黄、赤、青、黑五色之染粉。白色为粳米粉,黄色为郁金末或黄土末,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