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照见。系指佛菩萨洞然照见众生之所有行为;故又以“照鉴无私”一语表示佛菩萨对有情众生公正无私之态度。 p552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色等外境亦有亦无】 p0573 成唯识论七卷十五页云:色等外境,分明现证,现量所得;宁拨为无?现量证时,不执...【无学五蕴】 p1068 佛地经论四卷八页云:当知此中无漏净戒,名为戒蕴。无漏定慧,名定慧蕴。无学胜解,名解脱蕴。...即以鹿皮所制成之衣。又作鹿皮衣。乃取自悉达多太子入山时,被着鹿皮衣之故事。据太子瑞应本四经卷上载,悉达多太子...(术语)于因上说果之论法。涅槃经三十七曰:如来或时,因中说果,果中说因。如世间人,说泥即是瓶,缕即是衣,是名...【杂修静虑】 p1412 俱舍论二十四卷七页颂云:先杂修第四,或由一念杂。为受生现乐,及遮烦恼退。论曰。诸欲杂修四...【离车】 翻为皮薄,又云同皮,或云弥戾车。此翻仙族王。又云边地主,又云传集国政。其国义让,五百长者递为国...(术语)三宝之一。三乘圣众,既发真无漏智,为世所归敬之福田者。若举似宝,则宜悉取发心己上。...(术语)文殊师利(Majuśri)菩萨之译名。法华文句一曰: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大经云:了了见佛性,犹如妙德等。无...比喻如金刚之坚固不坏。经论中常见金刚不坏之身、金刚不坏胜地等语,均系取其坚固不坏之义。 p3536...【依离染解脱】 p0770 大毗婆沙论二十八卷十七页云:云何依离染解脱?答:若离染相应心、已胜解,今胜解,当胜...凡十卷。唐代梓州慧义寺沙门神清撰,北宋慧宝注。又称北山语录、参玄语录、北山参玄语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因...八大人觉经...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无量义经...问: 佛弟子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慧律法师答: 不要用自己的观念解读病苦,有时会误了大事。佛教是理性的宗教,...
明教兴所由,约时被机,劝归净土者。若教赴时机,易修易悟;若机教时乖,难修难入。是故《正法念经》云:行者一心求...真有亡灵吗?当然。 超度有用吗?是的。 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些怪异事,不过,先要探究清楚,如果不是空穴来风,便可...
六和是佛教的管理学 据经典记载:两千多年前,佛陀身旁的常随众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要如何统...
简单地说,智慧有加行智、根本智、后得智三种。前面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资粮它是让一个人趋向目标;智慧是...
小时侯,我于沿海乡镇长大,伙食中,虽少肉,却多鱼。从少年到青年,从俗人到僧人,从吃鱼肉到食青菜豆腐。时轮转速...
面对佛教衰微、人伦败坏,天灾人祸频繁,人民水深火热,大师悲心不忍,放弃潜修生涯,从1918年下普陀山到扬州藏经院...
原文: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
照鉴
【佛光大辞典】
上篇:照寂 | 下篇:暖答世 |
(经名)法华经第三之终说化城之喻之品名也。化城者,一时化作之城郭也。其喻意以一切众生成佛之所为宝所,到此宝所...
色等外境亦有亦无
无学五蕴
皮衣
因中说果
杂修静虑
离车
僧宝
妙德
金刚不坏
依离染解脱
北山录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藏经】【注音版】无量义经
佛弟子应如何正确看待疾病

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圣严法师《闹鬼的故事与超度亡灵》

把「六和敬」精神落实到企业管理

一念的差迟,变成失明的乞丐

吃肉无异于间接杀生与慢性自杀

印光大师在报国寺闭关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