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地经论四卷八页云:当知此中无漏净戒,名为戒蕴。无漏定慧,名定慧蕴。无学胜解,名解脱蕴。无学正见,名解脱智见蕴。前三是因,后二是果。有义、一切皆是无学。缘解脱慧,名解脱智见。余慧名慧。有义,一切通学无学。学位分得,无学圆满。诸佛菩萨、皆具五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天魔,指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魔王,名为波旬,常娆乱释尊之修行。盖诸佛出世,常有与其同世之魔障难其修行成...(地名)Kosala,又作拘萨罗,拘娑罗,居萨罗。译曰工巧或无斗战。南印度古王国名(西域记作中印度)。法显传所谓达...全一卷。唐代师利撰。略称瑜伽法镜经。今仅存敦煌本残简,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包括第一佛临涅槃为阿难说法住...(杂语)晋华严经梵行品曰:初发心时便成正觉,知一切法真实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是为显华天两宗圆顿极意之经文...(800~880)唐代僧。南泉普愿之法嗣。澶州(位于河北)人,俗姓周。二十岁受具足戒,开成二年(837)至衢州(浙江...(一)佛教教义以“空”为极致,故称佛门为空门。 (二)三解脱门之一。诸法依因缘生起而无自性,谓之空;若证得此空性...(传说)宋范成大吴船录曰:泊嘉州单骑入峨眉,小峨中峨。昔传有游者,今不复有路,惟大峨一山,为佛书所记普贤大士...(名数)一、利根,修佛道根性之锐利者,二、钝根,修佛道根性之纯弱者。无量寿经下曰:诸明利,其钝根者成就二忍,...【斫刍】 斫者行义,刍者尽义。谓能于境行,尽见诸色,故名为行尽。故瑜伽云:屡观众色,观而复舍,故名为眼,...(术语)谓一切万法,唯为识之所变,法相独特之法门也。...【不善业道皆从三不善根等起】 p0345 俱舍论十六卷七页云:又经中说:苾刍当知、杀有三种。一、从贪生。二、从瞋生...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金光明最胜王经...「有理不一定走遍天下」、「爱他往往反而伤害他」,在善变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现代人如何能关心别人而不束缚他? 如...
我们天生的那种抱怨、指责、批判的习性,是一种疾病。此病根深蒂固,非常顽固难除。唯一的办法,就是遇境逢缘不起嗔...
我们讲一个实际的故事,来说明偷盗产生的后遗症。 过去,在明朝的扬州,有一个做南北货生意的商人。南北货,就是说...
问: 顶礼法师!轮回中的众生,都有一颗多情的心。我们缘着男女产生情执就有很大的过患,而缘着阿弥陀佛,假如能天...问: 如果念佛念到见佛,是不是就马上跟阿弥陀佛去极乐世界? 大安法师答: 如果念佛念到见佛,这种如果的可能性有...
许多人喜欢在寂静的环境中,读书修道。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要如何自处呢?明末莲池大师在〈厌喧求静〉一文,开示智...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秉持这个目标而精进办道,贯注精神,一心一意,安住如来正法当...
在《高僧传》上说:南北朝有一个道秀法师。这个道秀法师,在《高僧传》上说他是博学多闻,通达很多的教理,智慧也特...
无学五蕴
【法相辞典】
【无学五蕴】 p1068
上篇:无学律仪 | 下篇:无生智所缘 |
【三种觉悟所知】 p0203 瑜伽十四卷五页云:又有三种觉悟所知,能令三乘出离众苦。一、从他闻音种类。二、内正思惟...
天魔波旬
憍萨罗
示所犯者瑜伽法镜经
初发心时便成正觉
利踪
空门
普贤示现之所
二根
斫刍
识变
不善业道皆从三不善根等起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圣严法师:多情须讲理

要批评人时咬住舌头

偷盗产生的后遗症

用情执的心攀缘阿弥陀佛对吗
念佛见到阿弥陀佛要走吗

智者除心不除境
出家忧道不忧贫
